| | |
@ require '../adsleft.htm';?>
走訪二水特產-螺溪石硯後,您會發現原來石硯這個案頭之物,竟也可以這麼親近、這麼藝術……
硯是研墨添筆器具,俗稱硯台,台灣鄉下叫它墨盤,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文房用品,自古以來與筆、墨、紙並稱「文房四寶」。過去,我國最著名的硯分別產於廣東省的端硯、安徽省的歙硯、山東省的魯硯及產於甘肅省的洮硯,還有產於山西省的澄泥硯。
二水特產-螺溪石硯
二水鄉濁水溪上游一帶產製的「螺溪硯」,距今已有180多年歷史,石質瑩潤細膩,被視為硯中上品,並不遜於大陸的「端硯」。我國許多書法、繪畫名家如于右任先生、葉公超先生等,都曾先後到二水買硯,因此,「螺溪石硯」當時便成為二水最熱門的手工藝品。
「螺溪」即濁水溪,可能因為濁水溪流域當時十分蜿蜓曲折,形狀宛如螺貝的迂迴旋紋,所以才將濁水溪稱為「螺溪」,濁水溪自二水以下散分東西兩溪,稱為「東螺溪」和「西螺溪」,因此產於螺溪之特殊岩石稱為「螺溪石」,而將螺溪石琢磨而成的硯,稱為「螺溪硯」。
螺溪石的發現及製硯始於嘉慶年間,舉人楊啟元最先將其製成石硯,楊啟元撰寫了一篇東螺溪硯石記,其中記載:「彰化南方四十里,有溪,源出內山,由日月潭下分四支,溪產異石,可裁成硯,色青而玄、質潤而栗。」這是螺溪硯石第一次見於史料之中。
但螺溪石真正受到世人重視,應是在日本人架設濁水溪鐵橋時,一名日本築橋技師在橋下發現一塊黑色的石頭,從溪中搬起後經過日曬多日,仍然濕潤,凹窪處,積水數日不乾,築橋技師在輾轉運回日本後,聘請良匠加以雕琢製成硯台,因色澤雅美,易於發墨,而且嚴冬不凍,貯水不乾,視為稀世之寶,因而日本人稱之為「台灣黑玉」,頗為愛好書畫人士所喜愛。至目前為止二水、名間、水里等地區已有無數專業或業餘雕刻螺溪硯專家 。
父子承傳—董坐石硯藝術館
在董坐石硯藝術館裡,對照粗獷的頑石與細膩的硯雕後,不禁由衷讚嘆大師的手藝。台灣之寶-螺溪石硯,已不只是文人墨客的書寫工具而已,經由董先生的巧手,傳統石硯更是昇華為適合收藏的藝術創作。
董坐石硯藝術館,於1992年正式開幕。一樓展售一般螺溪石硯台及奇雅石;二樓展示硯雕作品。董坐先生世居彰化縣二水鄉,自幼即隨其父親已故硯雕名家董壬申先生(1907—1984年)學習,30餘年來憑藉堅毅執著的個性,於硯雕技巧時有創新,屢獲政府頒獎並應邀個展多次,其成就深受肯定。
請不要以為這裡是觀光特產店,這是道道地地的藝術殿堂。董氏父子多年的精心創作在這兒靜靜的陳列著,件件精品,即使是小小石硯都會讓您愛不釋手。整個陳列室佔地寬廣,擺設落落大方,有一份典雅的藝術氣氛,可以讓人從容不迫地觀賞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