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38 期 2001/12/24 -- 2001/12/30 文明探索
 
功夫在畫外
任欣  
 

空白。而這留白卻最見功底,有「疏處能跑馬,密處不透風」之說,悠然心境的舒展最是動人。

喜愛中國書畫的人知道,意境並不存在於畫的物質表面,而是畫家和欣賞者心中美善的一面發生共鳴,才產生美的感覺。有人說:「功夫在畫外」,這話對於中國繪畫而言,一點不錯。

相較中西繪畫,西方人注重表面,中國人講究內涵。

文藝復興後,西方藝術家們利用解剖學,把人體的表面結構研究得非常透徹。使用各種不同的顏色、技巧,以及對光、影的掌握,使他們的繪畫栩栩如生,但似乎少了某種屬於人文意境的內涵。隨著後期印象派的三輛馬車——高更、梵谷、塞尚的出現,西方藝術價值觀開始發生改變,對美的標準與過去也有所不同。

在中國藝術中,有「畫如其人、字如其人」之說。一個人的特性、情操都會從作品中反映出來。然而現在的藝術,有些作品中已少見溫暖的人性,而以個人的意象、性格表現為主,以往詩文涵詠的深刻的內涵已不復見。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中國的經濟、文化、藝術、詩歌、建築、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曾給人類樹立了一個典範,周邊國家爭相把東土的文化帶回去。這和當時社會的人類道德及心性標準是分不開的。對於美好的事物,人們總不忘情,即使相隔千年時空,人們仍會感到顫動。

藝術之美源於人類善良的本性。隨著人類心性和道德的回升,美好的文化方可重現人間。
(取材自正見網,2001年8月30日)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