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自1991年開始,中國人權協會就針對國內的各項人權以問卷方式進行菁英調查,今年的調查於日前出爐。
在經濟人權上,分為消費權、生產與就業權、政府角色與經濟人權等三部分。其中消費權方面包括消費歧視、基本消費需求之滿足、休閒娛樂消費之限制、消費者權益申訴機會、消費者權益補償機會、產品安全及健康性之管理、不實廣告之管理、壟斷對消費權之侵害、政府政策對消費權之侵害。
在生產與就業權方面則涵蓋公營與民營事業經營環境之公平性、政府取締仿冒之努力、政策需要對廠商生產權之限制、地下廠商對合法者之競爭不公平性、容易自由創業、容易就業、就業與升遷之年齡歧視、籍貫歧視、性別歧視、黨派歧視、就業與升遷時個人條件比家世背景重要、職訓與進修機會之公平性、個人轉業容易、勞動報酬之適當性、加班與休假之合理程度、退休制度之合理程度。
在政府角色與經濟人權則考慮因逃稅及特權減免造成租稅負擔之公平性、政府採取受益者付費之公平性、政府的社會福利制度、政府的環保措施、個人財產權之保障、公共財產權之保障、消費者團體運作之限制、政府法令的成效。
就最近五年的調查結果來看,在消費權方面,今年的得分雖然較2000年略微降低,但已明顯比以往為高。不過其中對不實廣告的管理表現最令人失望,可能是因為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資訊不對稱的情形也更嚴重,這有賴消費者與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平衡資訊不對稱的現象,並降低交易成本。
在生產與就業權方面,受調的專家學者認為以地下廠商對合法業者的不公平競爭這一項表現最差,雖然在創業自由的程度上,各界予以高度肯定,不過創業不必然等於進入正規合法的市場,仿冒或地下經濟的蓬勃發展,顯示正規經營環境的建立仍有待努力。在政府角色與經濟人權方面,公共財產權的保障最不受肯定。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應是近幾年天災人禍所凸顯出台灣山坡地不當開發問題的嚴重性,也顯示出政府角色在經濟人權中最應著力的方向。
人權調查報告的出爐,雖然不具有強制性,但卻是反映民眾的期待,並且給予執政者一項最真誠的諍言,希望在人權指標的鞭策下,台灣的人權更受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