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37 期 2001/12/17 -- 2001/12/23 自然人文
 
森林與水
金恆鑣  
 

森林是有涵養水的功能,但這要在全年雨量分布比較平均的氣候區才能充分發揮…


近年來,由於台灣頻頻缺水,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教導大眾認識水資源的口號,其中叫得最響的是:「種樹救水源」。有關組織對社會大眾的教育是:「森林是水的母親,只有靠種樹才能把水留下來」;「森林是水的故鄉,有森林就有水喝」。如此,把森林的功能說成是造水與供水的機器,實在是一個重大的誤解。筆者在此要提出一些有關森林與水供應的生態與水文學的基本概念。

首先,有降水(主要是雨、雪、霧)的地方才可能有水可用。降水夠多的地方,才可能有森林發生;但是,有森林的地方不一定有水可供人類使用。這裡所謂「降水夠多」是指降水量超過當地自然植群(草、灌叢或森林)的蒸發散用水量,如此,多餘的降水才會有機會成為溪水、河水與地下水。這部份水也是下游人類的用水量,便有學者提議砍去森林或改植耗水量較少的冬季落葉林,減少蒸發散量,增加保留在集水區的水量,藉此直接增加下游居民用水的機會。

筆者贊成已被人類破壞的森林應及早復原。但是,若為水源保護區,而已破壞的森林面積不超過整個集水區的一成,則任其自然恢復植群即可,「千萬」不要再去干擾其地面。保有森林在生態與水資源上有其他重要的功能 -- 維持生命多樣性與淨化水質。

以台灣的自然條件而言,破壞森林便是破壞野生物的棲境,有減少生命多樣性之虞。在這方面,台灣的伐木、集材與運材作業方式最為人所詬病。為伐木開闢的林道往往造成相當大的破壞。林道不但加速土壤沖蝕,切割了森林的生態完整性,並且嚴重影響了野生物種群的多樣性與數量。台灣的森林,以水資源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維持降水進入土壤的速率,清淨水質,減少懸淨質及可溶解的營養鹽的輸出量。台灣近年來的空氣污染物(尤其是鉛毒)大量增加,而堪稱生態系最好的過濾器與倉庫的森林,暫時阻擋了污染物直接又迅速的進入水域,藉以保障下游用水的品質。森林是有涵養水的功能,但這要在全年雨量分布比較平均的氣候區才能充分發揮。以台灣的降雨型式而言,森林對儲存颱風雨的功能十分有限,但是它在提供水質淨化上的貢獻應受到肯定。

解決台灣用水不足的最急切方法其實是:設法並鼓勵節約用水,改變用水的觀念與習慣,鼓勵回收與重複使用,並在改良供水設備以後可調整水費。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