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37 期 2001/12/17 -- 2001/12/23 文明探索
 
實證的框框
任欣  
 

不僅僅是氣功或是其他超常的生命現象被科學排斥在科學研究的對象之外,像「海市蜃樓」、「飛碟」等這類現象也被科學輕意排斥在科學研究之外。為什麼?


也許我們都曾有過這樣一種相同的感受:在這漫長而孤獨的人生中,追求真理的願望像一盞撲朔迷離的火芯,一直在我們熱愛真理的心靈深處隱隱燃燒著。經歷了多少痛苦的思考與探索,可是依然人生茫茫,真理在哪裡呢?

許多步入修煉或信仰宗教的人,在神的世界中找到了真理,甚至連當代科學巨匠愛因斯坦也不例外。從這樣的角度出發,也不難發覺人類現實與自然法則背道而馳的謬誤,也離譜得可怕,古人講的「南轅北轍」也成了今天人類現實的真實寫照。追其根源,將會發現造成人類這樣一種現實與這個「科學」不無相關。

一般人許多觀念的根是來自這個「科學」的,與這個科學有直接關係的。再進一步探究,許許多多根深蒂固的、在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觀念,雖然看起來是「科學」的,卻都是錯誤的:它們打著「真理」的幌子,佔據人的心靈,把人類導入喪失本性的困境。因為這些東西披著「科學」的面具,使人很難一下子識破其真相。


實證觀念

人們埋頭在各自的科學領域,無暇置身在科學之外,來仔細地考察一下科學,所以意識不到這個科學的狹隘,也認識不到這個科學是有框框的。這個科學的特徵是「實證」,多數人都是在這個實證科學的環境中泡大的,因此只有能實證的才是「科學」。對人來說,實證的觀念像是與生俱來,已經是不假思索的了。這個科學的定義隱含著實證的觀念,就像「均勻時空觀」之於牛頓力學一樣,是隱含的。但因為隱含得很深也就非常自然了,人也就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人們普遍認為科學研究,就是能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客觀規律、在某種特定條件下(通常是在實驗室中)能夠重複驗證,然後再想辦法利用它們。因為要「實證」,科學研究(特別是現代科學)在人的印象中,總是和那些複雜的儀器,瓶瓶罐罐的試劑聯繫在一起。然而這些正是實證科學的產物,離開這些東西就沒法「實證」了,就沒有科學了。

我們看到,現代人不相信古代有更高的科學,一個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為人們從現在「實證」的角度去衡量。實證的觀念無形中限制了研究的方法,反過來,它同時又限制了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非生命的科學

從某種意義上講,現代科學是一種非生命的科學,因為它把生命(意識)排斥到它的研究對象之外。

在這個科學形成的初期,就有一個潛在的概念活躍在人類早期科學思維之中,就是人們在談到科學研究的對象時,一個常用的慣用語即「客觀規律」。「客觀」之意即指在生命(意識)之外,對生命而言,最大特徵是生命有意識(精神)。

我們知道,在人類科學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存在著力(機械的)決定一切的觀點,說只要給出初始邊界條件,就能導出宇宙中的一切。現代科學雖然開始重視生命研究,但人們仍將那種無生命的規律硬套在生命研究中,其基點還是實證的,還是離不開傳統的實證方法。它的進步不過是從物理的實證上升到化學的實證,或者從肉眼空間的機械實證轉入到微觀世界的量子實證。

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在這個科學中一直缺乏生命意識的內涵,它對生命意識是忽略的,因為這個科學被實證給限制住了,從實證科學的角度看,「意識」這種東西沒法實證;但沒法實證並不等於沒法研究,可是這個科學卻把實證和研究劃上了等號。實際上,沒法實證也是因為這個科學侷限在我們肉眼所見的這個空間中爬行,無法將視野拓展到另外空間的探索。

科學一味鼓勵人研究物質,其實也一直是人的「意識」在單方面地研究物質;不管人怎樣用實證的方法,其實根本上都是人的意識在起作用,但在執著科學實證中人卻忘掉了自己的存在,忘了研究自己,忘了研究人的意識,忘了研究意識與物質的關係。

宇宙的真理並不是像科學給人造成的觀念那樣,以無生命的自然規律而存在的。這個實證科學把人引向外部去尋找真理。在所謂的科學研究中,人完全忘掉了自己,都是後天的觀念在支配人這樣做,他得到的所謂自然規律是非常侷限的,相對宇宙真相來說只能是一種假象。


忽視「偶然現象」的科學

我們知道,不僅僅是氣功或是其他超常的生命現象被科學排斥在科學研究的對象之外,像「海市蜃樓」、「飛碟」等這類現象也被科學輕意排斥在科學研究之外。為什麼?因為實證科學研究還有一個觀念在它的定義之中,就是它強調規律的「普遍性」。除了這些現象難以實證之外,科學不去研究它大概還有一個理由,就是這些現象「不能普遍驗證」、「不能重複」,也是因為科學囿於這個「實證觀念」。

本來這些「偶然現象」足以令人感到驚奇,恰好能作為人類認識另外空間以及另外空間生命的突破口,人們卻被科學的「實證觀念」擋住了。直到今天,科學也沒有真正認識到另外空間的存在。因此,除了受實證觀念誤導之外,這個科學還沒有普遍認識到另外空間的存在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忽視了「偶然現象」的存在。

在不同空間的時空概念不一樣,時間場是不同的。所以不難想像,在另外空間發生的事,在人這個空間很可能就體現為「偶然現象」;因為其中的根本原因在另外空間,它的一些因果邏輯在這邊就不那麼清晰完整,它可不會配合人的肉眼,去符合人的實證觀念。人的實證觀念無異想要在人這個空間理解一切事因。人執意於實證科學,將導致多少東西被排斥在外。

實際上,我們從科學史中不難看到,有許多突破性的科學發現正是重視了某種「偶然現象」,捕捉到了「偶然現象」,由此進一步深入研究而有所成就的。這些成就在科學史中也經常被視為「偶然發現」。這一方面反映科學沒有普遍重視對「偶然現象」的研究,一方面也反映人們還不懂「偶然發現」並非「偶然」:神對人類的科學道路或許也是有安排的,人對科學史的認識也只是停在表面,不知道人類社會道德與科學中各種「偶然發現」的關係。
(摘錄自正見網,2001年8月13日)
(正見網網址:/www.zhengjian.org/zj_b5/)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