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美國傳統基金會11月12日公布今年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在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經濟體中,台灣和中國之排名雙雙下跌,台灣由21降為29名,中國則由114跌至221名,跌幅相當。這項消息正好在兩岸被允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同時發布,顯得有些突兀,因為WTO本質上就是自由、開放呀!能夠加入WTO,不是自由度更開放了嗎?怎會如此?原來本年的評等還來不及加入這個關鍵因素。那麼,明年的自由度排名應會有樂觀的預期才是!
經濟自由度應重視
這項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自1995年開始,根據五十個不同經濟變數,包括資本流動、金融政策、政府經濟干預和監管、黑市活動等等,分析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經濟體的經濟自由度指標。儘管仍然免不了有變數項目選取和權數大小等仁智互見的難解問題在,也最好只將其作為一種值得參考的資訊而已,但「經濟自由度」卻對人類有著非常重要的內涵。
現實世界裏,我們時時聽到爭取自由的聲音,也見識到諸多不自由的顯例。而人類歷史上為自由而抗爭的斑斑血淚更讓人怵目驚心且震撼不已,就是寶島台灣,也有過好長一段生活極不自由的時期。當解嚴、民主選舉、政黨輪替好不容易一一出現時,自由的空氣才逐漸釋放出來。如今在人人已都有充分的言論自由下,透過政治選舉的發酵,卻充斥著謾罵、造謠、爭吵不休的場景,於是引發不少人對是否已「太自由」的疑慮,反過來對威權體制竟然懷念起來。除了這些人民已渾然忘記當時不自由日子的「苦」之外,對於自由的真義不甚了了,恐怕才是一大問題。
「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是不是自由的呈現?時下是有人有此錯覺。其實,自由是任何一個人都不會遭受強制、脅迫,而能依己願和能力去充分發揮,且要在尊重別人、不傷害別人、容忍別人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下為之。自由並不是無法無天的,在自由的空間裏是有彼此依循的規則在,而這些規則是生活在同一環境裏的所有人協商、形成共識的。換句話說,這些規則是在彼此生活互動中透過學習「自然長成的」。在自由生活空間裏,人人都要培養「自制自律」的習慣。
其實,儘管不乏各領域專家對自由的定義及內涵作研究,但畢竟無法得到一個標準的共識,而一般人也對這些言詞不在意、不關心。可是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卻不時的在努力追求只能意會卻無法正確言傳的自由,實際人生裏可見到斑斑顯例。最明顯的就是共產世界和自由世界的對比,如今共產集團的崩解,就是「自由制度較符合人類福祉」的最顯著例證。
發展旨在追求自由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聖恩(A.K.Sen),這位幼年親歷印度孟加拉大飢荒的人道經濟學者,曾在世界銀行就「發展即自由」為主題,作系列演講。強調自由的增進是評估經濟與社會變遷的重要因素,發展是由除去各類的不自由所構成,而「不自由」限制了人們的選擇和機會。
其實,不必講大道理,台灣住民由「紅標米酒」的切身慘痛經驗,就可深深體會管制這種不自由之害了。只是,讓人感傷的是,人們在追求己身自由的同時,卻往往做著戕害別人自由的舉措而不自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