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一位朋友和我是同行(建築師),他喬遷新居請我去做客。朋友得意地說:「我選擇住這裡是因為這兒安靜,環境又好。」 我不以為然。安靜是安靜,可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才能到市區,上班就更遠。至於說環境好,那可未必。這片居住區的空地都是成片的草地和人工布置的花和樹。但你想想看,如果把一張紙平塗成綠色,再畫上一條S型的黃色曲線,誰都明白這不叫畫(當然所謂的現代派畫家可能認為這也是畫)。同理,把一片空地種滿了推了「平頭」的草,再沿S型種上一條修剪整齊的小葉黃楊,難道這就叫景觀?
我們現在的設計全是根據現代的形式美法則,沒有精神內涵,而古代就不同。在古人眼中,花草樹木都是有品格的,有寓意的:蘭是清雅,竹是高節等等。選擇種什麼植物,不只是因為它們的樣子好看,更反映了主人的風骨。中國園林師法自然,植物的配置不但自然,而且還能襯托它們的品質:池邊插一株柳;石旁栽幾棵蘭;粉牆前映襯幾竿翠竹;漏窗後透出一支紅梅…。如詩如畫,人在其中可以陶冶情操。沒有大片的草坪,也不需要用割草機來戕害小草的生命。你沒聞見每次割草後小草的芬芳氣息?那是它們的生命之氣在流溢。當然現在的人連人的生命都不知道珍惜,更難尊重植物的生命。 朋友聽罷收斂了笑容,嘆息道:「這怎麼能比呢?古人的修養多高啊!」我說:「這樣說來,你也認為現在的所謂發展實質是在倒退嘍?你想想現在為什麼要種這麼多草?規劃局、園林局都把綠化率作為設計方案呈報批准的重要指標,幾乎成了建築師的負擔,就是為了美觀嗎?古代的城市沒有這種要求也很美呀?我認為這是因為現在的人沒有精神追求,單純為了活著而活著造成的。為了活著,我們破壞了自然的森林和草地;為了活著,我們無度的發展工業製造了大量廢氣。可結果我們卻發現我們都沒法兒活了,不得不趕緊用綠地改善小環境。古人有良好的大環境,沒有缺氧問題,城市、園林裡沒草也無所謂。現在的人生活物質化了,理解不了自然萬物的意義。」
朋友又是一聲嘆息:「我現在就搞不懂自己為什麼活著。當初是想給社會留幾個像樣的作品,可現在為了那點兒設計費一味的迎合開發商的要求,明知是不利於身心健康的設計也要做,簡直是助紂為虐。」
想想我的同行們真是好可憐。一進入社會,為了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大家都變成了機器。說白了,大家都忘記了自己曾經有過的精神追求,茫然為了活著而活著。 (取材自正見網,2001年9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