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34 期 2001/11/26 -- 2001/12/2 財經專欄
 
入WTO是福不是禍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在選戰一片口沫橫飛和煙硝味中,兩岸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先後傳來好消息,這似乎也是當前朝野最有共識、也是難得一致贊同的事情。不過,在歡欣鼓舞的氣氛中,卻也冒出一些憂慮聲。

我們知道,當從一種情況調整到另一情況時,免不了產生「調整成本」,而對不同的人,新和舊情況之利害關係往往不相同,所以所謂的「幾家歡樂幾家愁」也就成了動態人生裡的常態。不可不提醒注意的是,調整或變動的力量可分成「自動自發」和「被動強迫」兩種,前者是在人與人之間互動中很自然地演化的,後者則是在某人或某機構的管制下不得不做的改變。那麼,這兩種方式何者成本高呢?是哪一種改變方式所導致的歡樂人家和憂愁人家較多呢?不必多加思索,一般人都會選「後者」吧!


調整哪會沒成本?

如果是這樣,我們來看看台灣加入WTO,對台灣住民來說,生活改變是自動自發的呢?抑或是被動強制的呢?對某些人來說,答案也很明顯地是後者。所以,有些台灣住民是必須支付較高「調整成本」的。在此必須補充的是,即使自動自發的改變,仍然需付代價,這也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寫照。因此,真實的人生是無時無刻都在支付成本的,只是自動自發的變動所獲得的利益或好處,是有高過成本的較大可能的,因為任何一個現代人都會精打細算的。

既然加入WTO有人得付代價,這些會是什麼人?他們需付的代價會有多高呢?說實在的,除非是神,不可能有絕對精確的估計。坊間所發布的一些估計值,無論是官方或民間或多有權威的機構,它們所提出的數據只是一種推測資訊,充其量「僅供參考」而已。不過,我們倒可這麼說,「受政府政策保護的」鐵定是加入WTO後最先需付代價的,而且受保護的程度愈高短期內需支付的代價也愈大。這種無奈的場景可用「愛之適足以害之」來鮮活形容,而各國以農業為生者往往就是最明顯的一群。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能繼續再保護下去?我們可以用溫室的花朵為何無法一直在溫室待下去,或用父母為何不能永遠保護子女來了解。同樣的問題用在WTO為什麼會出現也很恰當。WTO或它的前身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是某個人或某些人心血來潮,或者處心積慮的發明嗎?恐怕不是!


世界又走回全球化老路

考諸人類的發展,最初似乎是自由貿易、自由市場為主,中間曾有過國家主義、重商主義、共產主義等等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或關門主義出現。1980年代伊始,全球一致倒向自由經濟之路,所謂的「全球化」又重回了。我們這樣說只想凸顯潮流、趨勢是難用科學作所謂嚴謹實證的,WTO全球化這條路是沛然莫之能禦的不歸路,阻擋、抗爭是白花力氣且無濟於事。

如今人類已自然地選擇這條路,也很明顯地呈現出總的來說是「福氣」。在更自由更開放的空間下,更多的機會等著肯努力、有理想、不怕艱苦的勇者去拾取。以低成本換取較高利益,為何要憂愁呢?官員們又何必帶頭唱衰呢?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