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30 期 2001/10/29 -- 2001/11/4 生活萬象
 
記羅馬尼亞小鎮及一場阿嬤的盛宴
蔡惠美  
 

時間: 9月中旬的一個下雨天。

地點:羅馬尼亞中部小鎮喜貝兒(Sebiel),距西比悠(Sibiu)20公里,居民數百人。

場景:矮小、年約70的羅馬尼亞老婦阿嬤,在她家裡煮了四、五道好菜,讓我們一行15人,酒足飯飽,賓主盡歡。



羅馬尼亞中部山城西比悠,散發著中世紀古城風采,市內景點豐富,值得一遊。導遊說今天帶我們到羅馬尼亞民家用午餐。

車出西比悠,一路全是鄉村小徑。雖然下著細雨,窗外的美景可不含糊。筆直的白樺樹,在公路兩旁排開,夾雜著其他有變色葉的高樹,有的全紅,有的全黃,彼此間隔著。而公路旁的三、兩行人與馬車,點綴在蕭瑟的秋景中,更讓我直盯著窗外,渾然不覺午餐到下午兩點還沒有著落。


阿 嬤

阿嬤家的飯廳裡,早已擺好瓷盤餐具,就等大家入座。長形的餐桌,佔據整個房間,約可坐十人。而阿嬤的第一道菜,擺在餐桌上,等候我們已久。有人走往廚房洗手,看到面對大門的廚房裡,還有好幾道大菜準備上場,趕緊回報不要吃得太多太急,可是大家飢腸轆轆,第一盤菜快見底了。

阿嬤的第一道菜是冷盤。水煮雞蛋,去殼整齊切好,在盤裡排上一大圈。濃黃的蛋黃,極其醒目,旁邊襯著一撮薄切的土司麵包,和煎得金黃的豬肉片。餐桌上還有大碗的高麗菜沙拉,一大盤鮮嫩的大紅蕃茄切片,以及滿滿一大碟的炸豬肉丸子(Mititei)。後者其實是剝皮小香腸,是羅馬尼亞有名的前菜。

喜貝兒一帶的居民,聽說大部分是德裔,他們的房舍卻另有特色,比起德國境內,樸實許多。我看到大部分大門漆成淡綠色,而且是木製,木門之高,也是我第一次得見。門高院深,正好可以把門裡和門外隔開。阿嬤的房子和這一帶的沒有兩樣。正面大門後的廳院鋪著碎石,牆邊種花草,還有一、兩株比人還高一些的小樹。


村 民

東歐人種複雜,有匈牙利、德國、土耳其,希臘或斯拉夫人種。其中羅馬尼亞人以祖先來自古羅馬為榮,自認個性像拉丁民族,開朗而熱情。一路上遇到的羅馬尼亞人,雖然有些靦腆,卻常示意要我替他們照相,甚至送我小禮物。前天逛菜市場,就收到大紅椒一個,大青椒一個,兩個木製玩偶,還有一大袋核桃等免費禮物。

阿嬤的女兒漢娜,身穿羅馬尼亞川西凡尼亞地方傳統服飾,高大,精明能幹,英文流利,顯然她是安排這次午餐和觀光節目的重要人物。

漢娜從廚房裡端來大碗清湯,羅馬尼亞的熱湯最得大家歡心與認同。阿嬤的麵條雞湯(Ciorba de Pui),果然又道地、又可口!清清爽爽,裡面有細短的麵條,還浮著香芹末。東歐國家的熱湯,味道可是西餐湯類翹楚,另一種酸豆培根湯,味道濃郁,也是羅馬尼亞名湯。


迎 賓

吃麵包沾鹽,喝梅酒,參觀玻璃聖畫博物館,是喜貝兒村民的待客之道。

剛才遊覽車一進喜見兒時,就先看到兩匹駿馬迎車而來,展示自古就有的騎馬迎賓禮儀。馬背上的少年,約有十幾歲年紀,頭戴小黑呢帽,身穿白上衣白長褲,外加黑色短背心,是此地傳統的黑白服飾。

由馬車少年引進,才不到幾十公尺路,遊覽車前就有一小群村民等候著大家的光臨。只見五、六位男女,穿著黑白服裝,笑嘻嘻的排在車前。有趣的是,賣民藝品的小孩不請自來,三人也排成一列,展示著自己的商品。

兩位較年輕的婦女,手中捧著食盤,站在一個拱形的木門前歡迎我們。一位的盤內有梅子酒十幾杯,另一位端著麵包塊和鹽巴。依著導遊的指示,我先拿起麵包沾鹽,吃一小塊,再喝下一杯梅子酒,就算回覆了村民的盛情,可以進拱門,入內參觀博物館了。

阿嬤的女兒漢娜,就是站在博物館門口接待我們的當地導遊。我注意到這間外觀像教堂的博物館,是一間少見的玻璃聖畫博物館(Museul de Icoane pe Sticla)。羅馬尼亞人信奉東正教,聖像畫(icon)多數畫在木板或油布上。只有在此地,聖像畫在玻璃的反面,而且是民間作品,看來拙樸可愛,畫中人物有點滑稽,相當討喜熱鬧。

阿嬤的主菜上桌了,全是羅馬尼亞的鄉土菜。首先上場的是烤雞,配上此地特有的玉米泥(Mamaliga)。玉米泥看來黃澄澄而且香噴噴,用玉米磨成粉,再加入牛奶和奶油煉煮而成,咬在牙齒之間,還會嘎吱作響。

另一盤主菜,由阿嬤親自端來,還一邊向大家宣佈:「沙馬雷(Sarmale)來了!」。這一道菜是羅馬尼亞菜式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可惜大家的胃裡,空位已經太少了。

沙馬雷是巴爾幹半島諸國名菜。以豬肉碎末加上米與香辛料,包在高麗菜葉裡,再用橄欖油煎熟。吃起來有些酸酸的,是豬肉裡加醋的緣故,也使此菜特別入味。

瞧阿嬤得意的表情,就知道這是她的拿手絕活。我也覺得這裡的沙馬雷,比大城布加勒斯特(Bucharest)或西比悠有名飯店的大師傅做的還好吃。當場趕緊請導遊告訴阿嬤,她一陣高興大笑。

甜點是阿嬤親自烘焙的葡萄乾派加果醬,不算甜膩,秀色可餐,大家卻早已酒足飯飽,只能望之興嘆了。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