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require '../adsleft.htm';?>
書 名:矽屏障 作 者:Craig Addison 譯 者:金碧 出 版:商智文化出版
在1970年代中期,由經濟部所推動的半導體積體電路(IC)專案計畫,開啟了往後二十多年台灣在世界半導體產業的不可忽視地位。
當時台灣推動IC產業,完全沒有什麼「矽屏障」的用心,只是希望能有機會在電子工業中站穩腳步,免得只落得做加工出口的地步。有意思的是,當年台灣半導體工業根本不受國際重視,也沒有什麼外國廠商看得上台灣。除了第一期IC計畫中作技術移轉的RCA,確曾傾囊相授外,就再也沒有國外IC廠商有興趣與台灣合作,或進駐台灣設廠了。這種看似不利的形勢反倒給了台灣近二十年時間,苦苦努力,打下堅實的技術、營運、銷售等基礎。
在台灣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的過程中,技術突破、建廠投資、市場開拓、產品選擇等種種艱困不斷。可貴的是,竹科建立了有如美國矽谷般開放而自由的競爭環境,業者開放而不排外,且少有猵狹情結,是這個產業能在台灣島上創造出經濟奇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國家支持的IC研發計畫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RCA技術移轉及試產的「IC計畫」;結果工研院衍生了聯華電子,證明台灣能量產IC產品的能力。接下來的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計畫」則建造了台灣第一座自有六吋晶圓實驗室,後立即為台積電所租用,而成就了台積電的誕生。
產官合作 締造奇蹟
第三個重大階段,是自1990開始執行的「次微米計畫」。當此一計畫提前於1994年底全面成功後,帶動了台灣領先大量進入八吋晶圓量產風潮,又建立了自立自主的記憶體技術,製程技術由馬後炮的角色走向真正的世界水準。從此台灣正式在世界半導體舞台上扮演一個可敬的角色。歐美、日本各國自此開始正視台灣的實力,各項重大技術移轉案都可以洽談,台外合資建廠案例也蜂擁而至。台灣IC產業才終於立足世界。
展望未來 不進則退
時序進入21世紀,內外政經形勢有重大變化。台灣雖然在高科技方面達成「追歐趕美」的部分夢想,但既躍龍門卻是「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更嚴峻的挑戰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必須以無盡的努力與奮鬥,來面對變化莫測的前途。
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上已是世界數位科技經濟中最重要的一個量產基地,成為各方矚目之所在,也因此台灣不免隨國際景氣環境大起大落,而台灣淺碟子式的經濟模式在2001年全球不景氣中也充分表露無遺。
另外在技術發展、產業投資方面更面臨了「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雙重壓迫,非得在創新上再做重大突破,方可維持過去的高速成長。
在國內外政治方面,當初單純的經建努力,如今可能又有了如作者所云「矽屏障」的另層意義,但古人有云「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在政治軍事的複雜敏感環境中,有了如此一個寶物在身,是福是禍還不是那麼容易掌握的。作為工程人員,在這種爭論中確是無從置啄也充滿無奈,要端視領導國家大政的政治人物,以智慧來解決此一重大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