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今年台灣的經濟負成長似乎已被認定八九不離十。911之後第一個發佈台灣經濟預測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為我們帶來了這個壞消息。不過,中經院還是有些樂觀的期待,認為第四季負成長的情況會緩和一些。問題是,這種「樂觀」主要還是基於傳統的「選舉會刺激消費」這個假設,偏偏台灣今年的情況特別,是五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連賄選的標準都降到30元;而且,因為經濟搞得太差,大家心情都不好,將使選舉的惡鬥更激烈,這段時間政府也沒精神「拼經濟」;選後台灣政局動盪不安的可能性仍大,能不四分五裂,或許已算萬幸了。
擴大內需勢在必行?
為了挽救下沉的經濟,政府好幾次都宣稱,將來五年內要每年動支一千億從事公共建設以擴大內需。經建會主委陳博志也表示,凱因斯理論有效,我國靠擴大內需的財政政策將能刺激經濟,一年1000 億元的水準即可提高經濟成長率一個百分點;而且國內舉債未來不一定由課稅還債,可以把現有閒置的資產出售轉為具生產力的資產用來還債。有的學者也認為不景氣時的擴大公共支出,「就像個人理財一樣」,不一定要量入為出,我國財政赤字有多高,舉債多少都不是問題,目前擴大內需已是不得不走,也是最好的路。不過,重點是,這些建設能否創造足夠的經濟效益,且具未來償債能力?
說到創造有效需求的凱因斯理論,它其實在1990年代就已被美歐國家揚棄了。這些國家在當時面臨財政惡化和經濟衰退而進退兩難之際,就決定改採緊縮財政的作法,結果為後來財政改善和經濟長期繁榮奠定基礎。而採用凱因斯理論的日本,則陷入財政崩潰、經濟不振的惡性循環。後來的經濟理論和實證文獻也顯示:在政府財政惡化到一定程度,例如債務累積至一定比例,民眾開始會懷疑加稅越來越有可能,因而擴張性財政措施反而具有「反凱因斯」現象的緊縮效果。而且財政惡化,會使民眾對政府的「信用」產生「信心」危機,因而長遠對經濟產生不利的後果。
資本支出最易藏污納垢
當然,如果政府政策得當,例如用「消費稅」來支應公共建設的「資本支出」,基本上就是把錢花在刀口上還可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問題是,在台灣,許多公共建設其實是不管成本效益的浪費之舉,例如台灣的國際機場競爭力有待加強,政府卻罔顧此事實,還編列了「中部國際機場興建計畫」。更可怕的是,所謂的「資本支出」,也是最容易藏污納垢、貪污浪費的根源。政府最近在財政紀律方面的懈怠和胡為,更難讓人相信政府不是在藉機擴大舉債,或是創造消費性支出的空間,以遂行政治目的,160億元老人津貼就是赤裸裸的例子。
至於政府賣掉祖產還債的想法,充其量只是理想而已,表面上似值五兆元的資產中,真正具有「生產價值」而可以變現的比例太低,況且,經濟不景氣時期,資產價值是會嚴重縮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