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現代繪畫的產生,其實與工業革命發展是相對應著的,並且反映出了人心的變異。舉個例來說,印象派主張出外寫生,捕捉物體在自然光線下的形色,而描繪的人物對象則是以城市的中產階級為重心。畫家畫著由自已眼睛去觀察所得到的東西:光影繽紛、色彩豐富的風景畫、極具官能色彩的女性胴體、狂放的線條和用色…。
表面上繪畫好像是破除束縛,得以跨前一大步去追求個人的解放;但另一方面來說,卻也背離了道德與理性的規範;並隨著工業革命的進步,科學、物質的發展,人更加地著眼於「人」的探索、「人性」的解放,強調更多感官的刺激,慾望及內心世界的反應,此時人類的精神已失去了原本神聖純潔的內涵,人們還推崇這些題材才能表現人性的真實。「真」只侷限在現實的物質世界內、畫中反映著混亂的不良情緒;「善」心不再,而「美」的標準也更加變異了。在欣賞藝術作品時,人們再也感受不到安詳與美好,只會覺得在不安中與詭譎的思維對抗。 另外,有些創作的存在完全是為了滿足人的某種慾望或執著,並體現了人類放縱自我的自私的黑暗,它也鼓勵人們進入一種頹廢狀態。曾聽一位朋友說他看到他父親畫畫時的情景:通常他父親作畫時都是關著門,不讓別人打擾的,那次經驗可把他嚇了一大跳。他看到他父親當時的狀態是恍惚而不清醒的,根本不知道其靈感來源於何處。失去了正念的藝術,還存在任何美的價值嗎? (取材自正見網,2001年8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