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27 期 2001/10/8 -- 2001/10/14 台灣生命力
 
青溪扁舟人不識
訪游乾桂
陳柏年  
 
圖片提供/游乾桂

雖然讀過許多游乾桂在報章雜誌上的文章,但是直到面臨採訪,開始搜尋並瀏覽他所寫過眾多書籍時,不禁要驚嘆他著作的豐富多樣。從早期的親子教育專家、心理醫生、諮商等等著作,到後來的社會百態、刻劃人性的隨筆小品,一直到近年來的荒野、山林、心靈與尋找桃花源的美好生活等等80多本著作,他的思想與生命轉換,有如一條時而激昂拍岸、時而低吟淺唱的小溪,在高山深谷與綠野平疇間,益顯蘊籍深厚與澄淨淵遠。


觀星賞鳥的農家子弟

游乾桂,自小在宜蘭員山鄉的溫泉小鎮長大,家裡務農為生:
「我們家有山、有地、有田,是大地主,但是賺得不多…。我在那樣的環境成長,清晨4點鐘起來,幫爸爸提燈,去摘蘆筍。冬天冷颼颼的,夏天蚊蟲又很多,不到6點就被叮得滿腳是包。」

幼時的游乾桂,常在家中筍園、橘園、花生園、水稻田裡幫忙,親近山水、縱情自然的環境,使他後來堅持自然教育的重要:
「我非常非常反對一個人失去與自然的互動,因為早期的教育學家就說過,自然是最好的教育場所。人類有兩本書不可不讀,一本是自己,一本是自然。」後來他對生態、文化、兒童等多種社會議題,寬廣的野性中不失人文關懷的細緻,都有賴於童年鄉土生活中,養分肥沃的土壤所成。


舞筆為文的心理醫生

從樸實的農家弟子,進入政大心理系就讀,游乾桂的眼界豁然開展,迷上心理分析學派,並且紮實深研諸如老莊、論語、海德格、尼采等經典名家之作。這種不囿於考試,著眼於生活涵養的閱讀習慣與計劃,終身未輟。

從大學開始,游乾桂即不斷投稿到報社。不懼退稿,加上總是隨身攜帶筆記本,記錄靈感與可取的文句,累積數十年,終於練就一番洗鍊的文筆,不但廣受讀者歡迎,並榮獲北市新聞處年度好書獎、省新聞處好書獎、新聞局金鼎獎。人文與科學的兼容,使得他在專業與文藝上的表現出色可喜,曾任生命線主任、818醫院、婦幼衛生中心、聯合診所心理師、張老師月刊總編輯、鞋子兒童劇團顧問、中國健康家庭協會祕書長等多項職務。一方面慈心懸壺,同時也以筆濟世。


劫後生活藍圖的重製

由於盛名所累,演講、主持節目、廣播等工作接二連三而來。游乾桂在數年前因為體力透支與忽略警訊的情況下,爆發肝病危機。後來又在一次爬山失足的歷險中死裡逃生,使他對生命有一番全新的思考,從此拒絕庸庸碌碌、蠟燭兩頭燒的生活。提到那時的醒悟,他說:
「人常常忘了思考,造成人生的荒謬四部曲:讀書、工作、賺錢,最後卻去養病。我想顛覆的是最後一部。人應該醒著的時候像動物,睡著時像植物,不要像礦物。有的人活得荒腔走板,為什麼?」

這樣痛定思痛的反省,使他毅然辭去年薪120萬的工作,搬離車水馬龍的原居,來到依山傍水的棕櫚泉,成為全職的SOHO一族。在家人圍繞下,不但得賞山色嫵媚、雲影變換的閒居自由,也扮演著「人文宣導師」的角色,幫助個人與團體過著更有人味、有品質的生活:
「我們一直以為追尋美好生活的人是不工作的,但是我的追尋並不是把百分之一百的東西丟在洪流虎穴裡面。就是我雖然工作,但是我還是有時間空出來。在工作中有一段自由時間,有空地、有風花水月、蟲鳴鳥叫。…這種生活我稱它為『平衡生活』。」


清明溫柔的生活者

談到身為親子教育、作家、心理諮商、古物收藏家等等多重角色中,游乾桂如何定義自己,他說:「就是生活者吧」。

他自謙的說以往或許還會自詡為生活家,但是如今的他已然跳脫那些名銜範疇。他認為懂得生活、與事物和平相處,就是眼前最重要的事。即使是一枝鋼筆、一朵花,倘若拋開主人、過客等等稱謂,單純地視自己為萬物中的一份子,就不會在物慾下迷惑,讓自己迷戀到無法自拔、血流不止的地步:
「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緣起緣滅、花開花落。一直都是這樣。」

這種清明但溫柔的生活哲學,使他能瀟灑自在,穿梭於大千紅塵,成為一個活水源頭,快樂的文化人。


與己和平相處

在放棄安逸高薪,面對未知的明日時,游乾桂曾經有過一段調適的時光。談到如何面對衝突,他說:還是要回歸到「我」的考量。


得捨分明

「因為回到『我』的思考時,別人的看法就不是問題了。因為其他的我也做不到了。我們不是超人,不能幫助所有的人。那怎麼辦?捨吧。」
游乾桂的座右銘有16個字長相左右:「難捨得捨、來得去得,難忍得忍、難行得行」:
「有些東西最後是很難捨的,但是得和失之間只有一線之間。有些東西來了也得,去了也得,因為你跟它相守過。可能是一個沙發、一個椅子…。這樣的態度再加上八個字:量力而為、來日方長…我覺得讓我的生活變得很有意義。」


沒有崇拜的人

但是這種捨、忍並不是一昧痴愚。在游乾桂的觀念中,理智學習非常重要,否則就會導致崇拜與批判。這兩者惡性循環,起源於自我的失衡:
「離開『我』、沒有跟自己和平相處,結果不是批判就是依賴、崇拜。所以前一陣子有媒體問我有沒有崇拜的人,我說沒有,不是覺得自己夠偉大,就是喜歡,而沒有崇拜。」
在太平山生活的那段日子,游乾桂最喜歡站在滿天碎鑽似的星空下,和孩子一起輕唱:「一顆星、兩顆星、滿天星星數不清…。」他數啊數啊,數到500顆後,忽然不願再數了。因為他發現這個宇宙無邊無際。一顆星是一顆星球,每一顆星都不一定比地球小。有的星星是閃爍的,也有不閃爍的。星星本來是星雲、星團,爆炸後形成許多小繁星,誕生又殞落。世界一直在變化,沒有誰比較偉大或是不偉大。


追尋遺落夢土

來到游乾桂的屋頂花園,首先會穿過掛滿夢幻般美麗圖畫的樓梯,接著登上屋頂,就會看到的一叢叢綠竹、沿著籬笆木牆蜿蜒而生的紫牽牛,以及茂密隱藏在枝葉間,要撥開才會露臉的碧玉苦瓜。芭樂果實小而散發芬芳,數朵高踞枝頭的花朵不畏艷陽,仍然嬝娜引頸,殷殷迎人。


巧思營造 溫柔經營

游乾桂笑說,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把花園的擺設移形換位,以此為樂。而園中許多盆栽、拼木地板,以及各式雜物,都是來自街頭棄物的再利用。游乾桂就指著入口懸掛的兩塊厚實古樸的木板標示,說其中一塊原來是「師父休息室」,現在改為「雪荷童話屋」;另外一塊是男眾洗手間,現在是望塵樓,趣味橫生。他一面悉心帶我們參觀這個花園,一面不忘隨手摘除枯黃的落葉與雜草,愛物惜物的感情自然流露。

邁入游乾桂的家中,會有踏入藝術博物館的錯覺。由於他喜好收藏古物與印石,特地在客廳訂做木櫃與一方玻璃展示桌,將旅遊各地的佛像與民俗收藏,與或晶瑩、或溫潤的玉石擺放其間。打開燈光,文化的精緻美好洋溢其間。

屋內的穿堂也在上方訂置木櫃,將書高高陳放,再垂下畫勾,將一幅幅的畫掛上,在投影燈下,自成一個夢幻世界。他的書房更是溫馨小巧,簾幕低掛,愛筆與圖畫四繞,在這樣充滿著書香墨香的環境中寫作,靈感自然源源湧現。


放下 人生更豐富

然而這些事物並不耗費鉅資,格外所需的只是創意與用心。在歷經與死亡擦身的體驗,游乾桂更珍惜如何生活:
「人每天都在面對死亡,但是談論死亡是沒意義的,重要的是你怎麼活。伍迪艾倫就說過:『活著的人不懂死,懂死的全都死了』。所以我覺得把死亡的事情交給哲學家、宗教家吧;我們活著的人來談如何活、如何快樂的生活。」

在游乾桂的新書《放下—人生更豐富》(天下出版),就將自己為何在人生最壯盛的年紀,選擇回歸純實生活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而這也是他這些年來的省思:
「其實作品就是作家展現內在潛意識的秘密。這些衝突的背後其實一直在澄清、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東西…你會慢慢發現錢不是一切物質生活的決定因素。它只是一個兌換的呈現。但是當它沒有辦法兌換美好的生活時,金錢就變得沒有價值。」


尋找家庭桃花源

他說《尋找家庭桃花源》這本書不僅是創作,更是心靈的分享,希望讀者可以從中找到執行美好生活的法則。當游乾桂放下許多瑣事雜務時,與孩子相處的機會也增多了。

原本就身為親職教育家的游乾桂,與孩子相處中有了更多的體會與學習。在最新的著作《我要和你一起長大》,就寫出了自己新的感覺與收穫。在書序中,他提到了家庭教育問題的根源所在:
「無心的人,其實不會生活,於是爸爸、媽媽把全副的心力,全交給了工作、賺錢,出門上班,回家睡覺,有空就生氣,沒空便找碴,甚至把賺錢的意義全弄擰了,一點意思也沒有。」

失去心,失去感覺,失去對應的規度,終於也失去自我的健康、安頓與幸福。自嘲也曾經迷失在名利泥沼中的游乾桂,歷經一番整頓,如今氣度雍容的寫意享受生命。

或許透過游乾桂的故事與他的諍言,能夠為時下氣躁憂心,壓力高張的人們,帶來新的啟發,迎向美好的生活。


尋找生命動線

游乾桂談到現在的人越來越不快樂,焦慮不安的比例越來越高,老師有將近27.6﹪罹患憂鬱症: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弔詭,你會發現即使是站在台上講課的人都不太相信自己講的東西。這個衝突是因為我們遺漏了一個名叫『快樂』的東西」。游乾桂觀察到越來越多的人變成「蜜蜂家族」,成天庸庸碌碌,忙於採蜜,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快樂與美好的追尋

人們應該賺錢、應該生活,但是如果沒有「活得美好」四個字在背後支撐,一切都是枉然。所以在生命流轉的過程中,游乾桂思考他的圓滿生活裡面要有健康、快樂、時間與自由等四個大要素。錢不是絕對必要的。
於是他做了一個決斷的選擇,那就是在生活裡找尋一條動線,又稱為生命的順序:
「這條線20歲、30歲、40歲是不一樣的。20歲的人認為要先工作、賺錢來享受生命,這個我同意,但是40歲的人我覺得活得健康是第一位的,再來應該是美好的生活、快樂,或是有自己的時間享受一些東西。」這是生命的另一種追求。


建構自我風格

在建構與追尋這種生命的風格時,會有許多不同的聲音相互牴觸。因為勇於行動時,面對自我與旁人的質疑是必然的結果。但是游乾桂很清楚這樣的選擇是更上層樓,而不是懦弱逃避:
「逃避者與隱居者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擅於批評,後者樂在其中」。逃避者是憤世嫉俗的,隱居者則行住坐臥,無所不安。所謂「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巨隱隱於心」,因此游乾桂決定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自由人,懂得享受生命,懂得豐富生活。


實踐回歸本我

游乾桂覺得要了解人,要回歸到自己。因為當我們不認識自己、不能好好與自己相處時,就要花很多時間安頓身心、批判他人。而當我們從「我」的角度出發,在面對許多諸如環保、健康、人、生命等等事情時,就會從「思考者」變成「實踐者」:
「太多人習慣嚴以責人、寬以待己,造成『我』的流浪。因為我免責了。現在我會回頭做該做的,比如說自己家裡的垃圾分類,讓家變成可以經營的地方,…再去經營社會。」

這種從「以我為重心」、「直接指導」,變成「負責」、「分享」的出發點,是非常真誠、溫柔,沒有批判的,使他能成為一個有力的帶動與實踐者。

勤於爬山溯溪的游乾桂深知運動的好處,因此手邊也隨時保有幾份影印的簡易運動資料,遇到有緣人就發送。我們在離去前也接到他送的資料,感受到的是一份積極養生與親切善意的關懷。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