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25 期 2001/9/24 -- 2001/9/30 自然人文
 
破繭而出的改革
教學創新
羅馨雨  
 
全人中學學生繪製野生植物圖鑑

民間教改團體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在今年達成了階段性的任務—在九年一貫的架構下,完整地實施教學創新的理想。在過去,由於長期面對各種拼等第的壓力,每個同學都可能成為假想敵,孩子們因而養成爭鬥的心理,變得自私自利。然而,求學難道是為了爭名次?教育難道是為了評定人的優劣等級?那麼,在新制中,這樣的局面能得到改善嗎?


彈性學習 良性互動

新舊兩種制度最大的不同在於「鬆綁」:課程標準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課程綱要,有效地減少為了進度而趕課的壓力;部頒教科書只是眾多教材之一,學校可以自編教材、教師講義等;以學校為本位發展,打破過去統一教材、統一進度的限制,展現教師設計課程的專業能力和個人特色,不同學校的課程內容可以是不一樣的;發展協同教學,班群的所有老師就像伙伴一樣,彼此支援,不再單打獨鬥。同學之間,有更多合作和良善的互動關係,期能擺脫惡性競爭。

課程綱要只提供一種方向和一些目的,而內容則待具有專業的老師、家長及社會人士,當然還有學生去充實。以體制外中學 — 全人教育學校的大坪頂課程為例,它是以認識環境為主軸的合科課程,而環境則包括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其中人文環境的學習,從學校附近開始做田野調查,記錄鄰居的職業、何時定居、如何生活、家族歷史等等,進而查訪鎮上居民以務農為主的原因,以及農藥店、肥料店的供需情況,並分析造成目前這種狀態的整體環境、政府政策等等。自然環境部分則配合人文課程,由尋找身邊的經濟作物為起點,包括早期栽種的桂竹、油桐到現在的水梨、葡萄等,為之繪製圖鑑,並進一步探討植物的生長、農人栽種此種作物的原因,有政策面的(例如油桐)和經濟面的(例如葡萄)。此外還觀察野生動植物,並繪製圖鑑。老師扮演一個引導的角色,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找答案,或推論、或猜想。希望經由這樣的摸索、探討、學習,去認識自己和別人,去了解所處的環境,並為自己在這個世界找到定位。


不重形式 從心做起

這次教學創新的要點,在於打破過去的思考框架,無疑動搖了現在中小學老師多年的教學習慣。新制度希望藉由合科、鬆綁教材的方式,創造出新的環境和彈性的教學方式。但是合科或教材的更動只是外在的改變,假如教師們沒有靈活運用,同樣會造就出跟著新制度走,用同一種自訂教材、用同一種新創的教學方式,致使教學創新流於形式,成為舊制度的延伸。無論如何,制度性的變動只能達到一定程度的作用,剩下的,就必須靠「人」來做了。所謂「強制改變不了人心」,得要發自內心地想改進,教改才會成功。
教學創新,帶給教師們最棒的禮物就是「教師自主」。自主意味的是不再需要照本宣科,專業能力用得上了,連帶著專業素質的提升有其必要,「教師」的社會地位自然提昇,由這份神聖的志業從而帶動教師的自我成長。
在九年一貫教學創新正式開跑的時刻,讓我們拋開抵觸的想法,用更積極的作法,真正想辦法解決制度中的缺點,以協助孩子在更人性、更合理的環境中成長。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