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前些日子中台禪寺落成,在佛教界是一大喜事,十萬個信眾去埔里慶賀。我個人卻有不同的觀感;用四十八億堆砌起來富麗輝煌的宮殿,才算最高的圓滿、才代表著台灣佛教界新視野、才能喚醒人心?
惟覺法師說:「釋迦牟尼佛雖然有身著破袈裟的一面,但一般人卻忽略,他還有金縷衣,以及莊嚴氣派的宮殿等,前者在佛家來說是因,後者是果。」他認為今天有著碩大的佛國事業,是累世修來的成就,那麼,是不是說近在咫尺的災民,就當任其承受惡業?大家想一想,釋迦牟尼佛出家前貴為太子,家業何止萬千,百姓何止萬眾,卻因看透人生無常,為出離生老病死而棄家離業,立誓修得正果,普渡眾生。他苦行多年,並告誡後學,放下世間執著。故而,何來所謂的金縷衣?何來的氣派殿?
當今台灣可說是個福慧之島,宗教興盛,百家爭鳴,惟覺法師為了鶴立雞群也無可厚非。然而,要教化人心並不在於形式,應由心而發。當一個人的威德無限時,即使不言不語都足以震懾人心。在台灣寺廟林立,其實並不代表人心得救。物質多了,流於形式,人心也麻木了,以為用金錢可以為其救贖,反而不知躬身自省。在政府所做的社會福利工作中,心靈重建力猶不及的部份,可由法師分擔著做。若能讓頑石點頭得到教化,可是功德無量的事啊!
形式上的輝煌可能成為有形的枷鎖,反而桎梏了心靈自由的領域。教化人心能夠端賴壯觀的宮殿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