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過多災難現場的重播,會造成孩子過於震撼,卻無法幫助孩子討論問題、化解他們心中的恐懼。孩子需要得是大人用心聆聽他們的心聲。(攝影/余 女司 女含)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911美國恐怖驚爆後,孩子的爸爸說要去國外開會,我們那十一歲大的兒子立刻嚎啕大哭、捶胸頓足,不讓爸爸去,原來他怕飛機爆炸。孩子爸爸回家講述當時的情景,大家聽了哈哈大笑,有人說:你怎麼那麼膽小啊!有人說:男生喂,不要怕!其實這種對孩子的態度是不對的。
面對巨大災難時,我們的電視不斷的重覆播出撞樓、爆炸的畫面,對孩子的心靈衝擊是很強烈的,男生女生都一樣。他們也很可能產生各種我們不理解的情緒。我們應該如何了解孩子的反應並與孩子溝通呢?
美國的媒體十分重視孩子們的心理健康,CNN訪問了設在耶魯大學的「兒童面臨暴力國家研究中心」主任 Steven Marans 博士,他提出幾個重點,值得我們參考: 首先,不論孩子的年齡多大,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覺得大人願意聆聽他們心裡的聲音。關鍵是: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願意容忍孩子們各種想法、或是強烈的情緒。只有聆聽,才能了解孩子們最在意的問題是什麼。
其實,我們應當了解:不論是大人或是孩子,生命中最痛苦、最恐懼的事莫若失去所深愛的人,人們最恐懼的是自己的身體,或是深愛人的身體可能會被威脅傷害。
電視上不斷重播驚悚的畫面,孩子們是否不應該看過多的報導呢?
是的,讓孩子們看過多的訊息並不好;尤其是對一個八歲以下的孩子而言,電視畫面的衝擊遠比其中的資訊來得大的多.過多的災難現場的畫面與不斷重覆,會造成孩子們過於震撼,但卻無法幫助孩子們討論問題,也無法化解他們心中的恐懼;看電視時,家長們最好能與孩子共同觀看,增加討論溝通的機會。
如何避免孩子們長大後對恐怖主義充滿仇恨?
當人們面臨這種嚴重的攻擊時,會很無助,因而產生仇恨和報復心理,我們首先要認識到這種事件會造成很強烈的情緒,它可能同時是憤怒和悲傷。國家領導人的角色十分關鍵,他要讓大家知道,國家對於反對恐怖份子的立場很堅定,但是,在作法上則是會選擇對國家最有利的方式,報復並不是唯一或最好的方式。
同時,在與孩子談話時,要舉例子提醒孩子,當我們面臨這種重大危難時,我們全國是團結一心的,肯定社區中發生的許多英勇行為,人們如何彼此幫助,我們的國家社會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是無法分割的,人們的善心和慷慨,人飢己飢的精神,都是我們國家中最重要而珍貴的價值。
我的四歲孩子認為那是一場火災,我表示同意他的看法,你認為這種做法適當嗎?
四歲的孩子還不大會用語言表達他們的想法,因此,重要的是去聆聽他的想法,看看他是否有更進一步的問題;要留心孩子有無其他的情緒表現,如果孩子有焦慮徵象,就可以跟孩子多談一些,可以鼓勵孩子多描述一些他們聽到或看到的現象或想法。
很多人以為孩子會很恐懼,但是我的十二歲孩子卻似乎覺得那些樓塌的景象很「酷」,他似乎很冷漠,不太覺得那是「真的」。
其實我們大人也不大能相信這是真的,因為當情況過於嚴重巨大時,我們很難消化理解那個事件,我們會自動的將自己抽離出來,讓自己與這場震撼有所區隔。要接受電影中的爆炸很容易,但是要接受自己的親人、朋友、兄弟、或同胞死傷無數,是很難的。所以這種冷漠的情緒是很正常的。
我們不必強迫青少年面對討論他們的情緒,但是不管他們以什麼方式來表達,大人若能用心聆聽,就具有鼓勵他們表達內心想法的作用。
大人應該盡力節制自己的情緒嗎?可以哭泣和情緒低落嗎?
其實我們應該分辨悲傷挫折和焦慮恐懼是不同的,孩子們可以從大人的態度中學習到,我們可以表達悲哀的感受,也該被容忍了解;但是我們也可以處理這種感受,不致流於憤怒仇恨;所以較具建設性的作法是:大人要讓孩子了解情緒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並支持孩子們把感覺用語言符號表達出來,但不是一味的恐懼和憤怒而已。
從以上的討論中,即可發現,聆聽孩子的聲音、理解孩子的情緒,才有助於幫助孩子度過恐懼驚恐的心理狀態;同時,要肯定人性中良善、正義、互助的英勇行為,鼓勵培養團結一致的國家情操,才能讓社會盡快的度過災難浩劫。
不過,Marans博士仍然是偏向美國中心的觀點,他並未強調如何向孩子解釋恐怖主義的目標和動機,他雖然肯定自由和人權的普世價值,但是,他並未檢討美國對於部份阿拉伯國家的戰爭行為,如何造成數十百萬無辜百姓的流離失所,死傷枕藉,如何形成了今天恐怖份子心中巨大的報復心理。
其實,要真正超越這種仇恨報復的惡性循環,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在譴責暴力時,也能了解歷史的仇恨如何因因相循,今天的美國是受害者,但她也曾扮演過加害者的角色。人類要超越仇恨和戰爭,需要更多的善意、謙虛、和反省,而不是更多的報復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