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客廳的家具多為紫檀所製,坐墊或沙發的布料均有華麗的刺繡花紋(上)。室內一樓的擺飾風格,頗有中國典雅的風格(中)。櫃子李的擺設像是歷代中華文化的縮影(下)。 攝影/蘇珊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景色宜人的雙橡園雖然佔地廣大,但是維護不易。「自由中國之友協會」係民間組織,經費支絀,只能任園林荒廢,屋舍失修,一片蕭然。卡特政府時代,美方不希望台灣購回雙橡園,直到1982年9月,透過正常法律途徑,雙橡園才又回到當時的北美事務協調會名下。
苦盡甘來是真福
在白色建築物的南面,現種植了一百株以上的梅樹。早春時節,梅花競放,疏淡有致的粉紅花海,層層渲染著新綠的草地,加上淺藍色的天空襯著白屋,著實美不勝收。
梅樹象徵著雙橡園歷盡冰雪嚴寒的傲骨,在惡劣的環境中體現出中華民國的堅忍不移和強韌的意志;因為,沒有苦是不可能存在甜的,當嚴冬將盡,春天還會遠嗎?
1983年元月,錢復代表到任後,積極展開雙橡園的修復工作,從開始到完工,費時約九個月,耗資五十萬美元。在錢復代表與夫人田玲玲女士精心策畫下,雙橡園一方面仍維持其古雅外觀,另一方面重添室內家具並加以裝潢佈置,終於恢復它的昔日風華。
室內擺設具中國典雅風格
從大門進入,玄關旁有三個造型憨厚可愛的「風獅爺」,天真無邪地看著每一個到訪者。寬敞的走廊兩旁連接餐廳與客廳,兩間客廳並列著,各有門通向走廊,兩廳之間也可互通;走廊的另一邊則是中式餐廳。
一樓採中式佈置,挑選中國式的材質風格,客廳的家具多為紫檀所製。無論是坐墊或沙發的布料,均有華麗的刺繡花紋,長木几上陳列著雕刻藝術品,櫃子裡的擺設彷彿是歷代中華文物的縮影;餐廳則是一套用五彩貝殼鑲成吉祥圖案的紅木龍紋餐桌椅及貝殼吊燈。
而在修復之際,錢復夫婦亦委託多位書畫名家,如江兆申、歐豪年、張大千、黃君璧、陳定山、王壯為、李奇茂等大師,為一樓的牆面量身訂作水墨畫、字畫,使得家鄉的山、水、景、物躍然於紙上,如此遙遠而清晰,撫慰著異鄉人的鄉愁。每當舉目凝望,那雲霧繚繞的層疊峰巒、蓮葉搖曳著清風、駿馬奔騰的英姿煥發……都靜靜地流淌在記憶中。
通往二樓的樓梯間,陳列著一套古色古香的黑檀木家具,木質漆黑堅硬、散發柔和光澤,在椅子的把手上有龍形雕刻,可知其來源於宮廷。1890年,清廷將這套黑檀木送到巴黎參加世界博覽會。展覽過後,慈禧太后下令轉送給當時清駐美大使,1937年駐美大使王正廷租下雙橡園時,這套家具也被輾轉送入雙橡園迄今。
二樓的房間已重新佈置成純西式、現代化的風格,沙發壁爐一應俱全,採光充足。其中一間曾經是赫氏家族早晨用餐的房間,如今已成為大使書房,牆壁上掛著自1937年來,與雙橡園有關的九位駐美大使及八位代表的照片,撫今追昔,往事知多少?
中美斷交前,大使館於每年10月10日國慶日舉行大型野餐會,並邀請上千名華府人民至雙橡園,一同分享中華民國建立的喜悅、認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交換中西文化觀點,享受中華美食,賓主盡歡;現在則於每年四月春光正好的日子為僑胞舉辦一場聯誼園遊會。60年來雙橡園舉行過無數大小宴會,在凝聚僑胞的向心力,維繫中美友誼及外交事務上,扮演重要的一環。
由於政治因素,身處華府的雙橡園如今只能做為文化、經濟、社會服務等非官方性質的社交場合。目前聲譽清亮的雙橡園主要作為我駐美代表的宴客場所,也經常提供場地、茶點、餐會等協助社會團體與慈善機構募款。 當夜色籠罩,燈光亮起,代表夫婦與賓客握手寒喧,從中國歷史文化到中華民國現況……,雙橡園默默扮演對美外交的傳統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