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迪化街商店中展售的各式各樣食材及藥材(攝影/謝趙蓉)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中國人做的東西好吃,這是世界公認的。無論你到天涯海角、哪個國家,幾乎都可以找到中國餐館,吃到中國食物。「口之於味有同嗜焉」中國料理確實獨步全球。
我高中的化學老師,到日本進修碩士學位,回來時告訴我們一件有趣的事。他剛去日本時,碰到最大的難題是語言的障礙和繁重的功課壓力,另一個傷腦筋的問題是每天必須面對看起來很可口、顏色很漂亮卻不好吃的食物,三餐成了另一項壓力。後來他逐漸適應了語言與研究課業,喘得過氣了,就開始和他每天去吃飯那家小飯館的老闆商量,讓他到廚房去教師傅做中國菜,每天教一樣,七天七樣,那麼他每天都可以吃到合胃口的菜。起初師傅做得不好,慢慢地在他的指導下越燒越好。就在他感到滿意後不久,這家店突然關門了,聽說搬家了。
他又回到原點,吃日本料理。如果再教一家餐館,等他們學會,他也要回國了,根本享受不到,於是放棄。 有一天幾個日本同學相邀,要去城內聚餐,聽說有一家新開的餐館菜燒得很好吃,有七道招牌名菜,他跟他們去了,赫然發現,那家有名的新餐館就是他教的那一家,七道名菜就是他的傑作。
中國菜好吃,除了烹調手法外,最重要的是他有深厚的中醫內涵,古時候的人強調「醫食同源」,烹調食物也講寒熱虛實的,比如說,牛肉與羊肉,同樣是肉,外國人就看它蛋白質的含量如何,有多少熱量。中國人認為牛肉性寒涼,烹調時要加蔥、薑、酒之類辛溫作料來平衡寒熱,同時去牛肉腥味;羊肉則性溫補,烹調之前,用白蘿蔔煮過,目的是用蘿蔔的涼性平衡羊肉的熱性,同時去羊肉的臊味兒。(江蘇人烹煮紅燒羊肉,先要與白蘿蔔同煮,然後撈去蘿蔔,再加醬油、鹽等紅燒)。又如中國人煮冬瓜湯要加生薑絲、炒空心菜要放大蒜頭........其實都有他背後的深層因素,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而已。
有一回,我去拜訪高中同學,在他們家吃便飯。我盛讚他老婆燒的素菜湯好喝。他老婆開始抱怨起來,說我同學常常嫌她煮菜不好吃。同學就舉一個例子,說他老婆炒高麗菜放大蒜頭,叫她不要放,講不聽。我聽了笑起來,告訴她:「炒菜放佐料有平衡寒熱的作用,高麗菜本身屬溫性,不需要蔥薑蒜之類的東西,你看,生孩子,坐月子,就可以吃高麗菜是不是?」她明白過來了。不過現在的人,炒菜也不懂考究了,亂套了。也許我們應該整理整理古人的食譜,重新找回那豐富內涵的飲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