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23 期 2001/9/10 -- 2001/9/16 文化廣場
 
大稻埕文化逍遙遊
追尋古早地區的昔日風采
謝文琪  
 
攝影/謝趙蓉

你知道嗎?由文建會、內政部主辦的文化資產年活動,把九月訂為「全國古蹟月」。其實,有些民間團體早就在推廣認識古蹟文化的活動,像這個由台北霞海城隍廟所主辦的大稻埕文化資產巡禮----「逍遙遊」,已經邁入第100期了。自1997年6月以來,每月第一、三個週日上午,在大稻埕地區就會看到數十個、甚至百餘個陌生人跟著一個拿著麥克風講話的人,在大稻埕地區遊走觀察,遊走的地點涵蓋了大稻埕發展史上近二百年來的歷史點滴。現在就讓我們來走一回大稻埕文化之旅!

早上的活動是由民俗專家莊永明先生進行導覽,雖然下了點雨,沒想到仍然有近百名的民眾冒雨參加,大家齊聚慈聖宮,開始今天的文化之旅。整個活動繞行延平北路、南京西路及貴德街等地,而這些古早街道的一草一木,都為當地居民留下了回憶,也為台北城寫下了一篇發展歷史。


大稻埕歷史景點徒步行

首先來到的是延平北路,在日據時期稱為「太平町」,它是進入北門的「通道」,這條路在當時是台北市足以與城內「榮町」(今衡陽路)抗衡的商業街,雖然沒有「榮町」繁榮,卻因其保有台灣人的原味,而被譽為「台灣人的街道」。

莊先生表示當時「太平町」有許多的「特有行業」,例如:婚紗店、書店及金飾店等等,由於符合台灣人的口味,所以深受大家喜愛,而有一家較特別的「雅堂書局」,是《台灣通史》作者連雅堂所開設,其正確地址已不可考,但是就在這附近。

有一家至今還在營業的「波麗露」西餐廳,在當時也是風光一時,由於受歐美文化風潮的影響,1930年代「純喫茶」的咖啡廳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波麗露」後來還發展成男女相親的最佳地點;說到「波麗露」的由來,是因為當年老闆廖水來先生喜愛一首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名作「波麗露」(Boleron),為此莊先生還特別哼唱一段給大家聽呢!

再往南走,可以看到一家已經歇業多年的「大千百貨」,據說當時中南部民眾北上,都要來這兒購物,但今天的「大千百貨」不再風光,店面已荒廢了19個年頭。另外在一旁的「義美食品」,當時是聞名全台的糕餅店,其受歡迎的程度就像台北人到台中要買太陽餅一樣。

這家義美食品店的前身是「大安醫院」,也就是抗日先烈蔣渭水所開設的診所,莊先生表示,蔣渭水不僅懸壺行醫,創組「台灣文化協會」,領導「台灣民眾黨」,並在「台灣民報」發表社論,全台各地演講超過萬場,不遺餘力,故有「台灣孫中山」之稱。

接下來大家走到了南京西路上,位在法主公廟對面,有一個「二二八事件原爆點紀念碑」,這個發生在1947年2月27日,「天馬茶房」門前的一場緝查私煙糾紛,引發隔日(28日)台灣人民的群起抗爭,最後造成許多人無辜受害,甚至失去生命。「二二八」曾經是歷史的禁忌,這幾年才漸漸被社會大眾所知曉,並獲得其應有的歷史地位。
另一條深具文化價值的「貴德街」,位在環河北路與西寧北路之間,因處於淡水河畔,且在日據時代即有大稻埕港埠,因此貴德街又稱為「港町」,街道雖只有四米寬,但因擁有數十家茶行而被稱為「茶街」,當年整街的亭仔腳(騎樓下)都有撲鼻的茶香。

沿著貴德街,來到了「台灣文化協會」港町文化講座之地,1920年代蔣渭水及王敏川等抗日志士,定期在這裡舉辦讀書會,是台灣非武裝抗日的遺址。再往北走,看到一間基督教長老教會李春生紀念堂,其建築設計特殊,外觀就像一個人的臉,有眼睛、鼻子和嘴巴;莊先生說,李春生先生喜歡閱讀書籍,當年他以一個基督教徒的身份,質疑達爾文進化論的正確性,並參考各國書籍,而加以批評。另外我們在一旁看到了些竹節狀的排水管,這裡是作詞家李臨秋之故居,當年〈望春風〉、〈補破網〉及〈四季紅〉等台灣歌謠都是在此誕生的,這表現了大稻埕地區人民的生活情境。

莊先生說,每個人的身邊都有歷史的記憶。並非學院派出生的他,不講改朝換代的歷史,他訴說的是人民生活中的點滴,一張電影票、廣告單或月台票,可能隱含著許多人的回憶,都可能從翻箱倒櫃中尋找到歷史的見證。

人們喜歡追求遙遠的東西,而忽略身旁的寶庫,生活的周遭有許多歷史的痕跡,等待你去探索、發掘。大稻埕為台北城寫下了一篇篇歷史,但礙於版面限制,僅能略述一二,其餘的部分,建議您自己去挖寶,參加「逍遙遊」這樣一個深具意義的文化活動!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