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23 期 2001/9/10 -- 2001/9/16 財經專欄【撥開經濟迷霧專欄】
 
「爭水」會成習慣嗎?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八月底,台北縣政府和台北市政府熱烈打起口水戰,原因就是台北縣民要跟台北市民分享翡翠水庫的「水」。先不說誰對誰非,以及如何圓滿解決,這項爭執讓我立即想起「遠離家園」這部電影的片段。


「搶水」早已不是新鮮事

這部由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曼兩位當時是金童玉女主演的片子,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一幕「搶地」的鏡頭。為什麼需要搶地呢?在那一望無際的廣潤天地,土地不是取之不竭的嗎?只是雖然都以土地稱呼,但所隱含的性質卻有異。在開拓美國西部時,人們得靠自力更生過活,當時「務農」是主要的謀生產業,而土地的肥沃度關乎生產的高低,近水的土地也是品級較高的,而古人的「逐水草而居」也已說明一切了。不只務農,放牧也是當時一種重要謀生之道,而由好萊塢諸多西部片所呈現的爭搶水源畫面,也可得知「水源」的保握是一張王牌。

經由這樣粗淺簡單的描述,我們是否已得知遠自那麼久遠的年代,水對於人不只是不可或缺,也早已是人類爭搶的對象,可是我們卻還時常聽到「陽光、空氣、水是人生三大寶,它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說法。這不是明顯矛盾嗎?俗話說:「黃河的水天上來」,道出人間的水是上天賜與的,於今觀之,「靠下雨」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古代和現代,雨水是否同樣多?如果是一樣,由於人口暴增,現代人的用水也相對緊俏了吧?何況人類在科技進步之後,對自然環境也造成衝擊,氣候突變,雨水的分布也受到影響,需要時不來,不需要時又豪雨成災。不論是何種原因,現代人受制於水荒似乎比較明顯,套句經濟學的術語:水的供給相對於需求顯現得愈來愈不足。


「爭水」有解決良方嗎?
就是這種現象的愈見普遍,爭水或搶水乃愈來愈常見。我們當然見識到,現代人利用科技建水庫儲水,也將水作各種淨化處理,而各項飲料的充斥也是儲水方式,但至少「分配不均」現象致產生紛爭卻時常出現。人類會不會到達普遍缺水的一天?現代人中的有識之士早已憂心忡忡,而「水無替代品」已被高度強調,是該未雨綢繆。不過,對於這個不知何時才會降臨的大難還來不及認真思索,我們已三不五時面臨搶水局面。如何才能妥善化解?

遠離家園影片裏的方法是靠騎術和馬匹精良度見高低,西部片中常見的是依武力解決。民主社會裏用的是什麼辦法呢?由政府成立水公司統籌管理分配,似乎是標準作法。這也是台灣當前所用的方式,但因中央地方分權,政治力滲入,人的自私心又不斷膨脹,爭端乃不時出現,再因水愈見稀少,愈來愈需支付代價,「如何訂價」又成一大課題,紛爭更會增多。除非人心向善、道德回升,人人都能心平氣和理性相待,大家一起和平溝通解決,否則「爭水」怎不會成為習慣?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