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22 期 2001/9/3 -- 2001/9/9 文明探索
 
醫術與德行
香江  
 

現在的中醫是大學培養出來的,明確的讓學生知道中醫的理論以及一些技能,和大學裡教的其他科目一樣……


《西遊記》中有一章是孫悟空在朱紫國為國王配藥,書中寫道:

行者道:「你將大黃取一兩來,碾為細末。」沙僧乃道:「大黃味苦、性寒無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奪諸郁而無壅滯,定禍亂而致太平,名之曰將軍。此行藥耳,但恐久病虛弱,不可用此。」行者笑道:「賢弟不知,此藥利痰順氣,蕩肚中凝滯之寒熱。你莫管我,你去取一兩巴豆,去殼去膜,捶去油毒,碾為細末來。」八戒道:「巴豆味辛,性熱有毒,削堅積,蕩肺腑之沉寒,通閉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斬關奪門之將,不可輕用。」行者道:「賢弟,你也不知,此藥破結宣腸,能理心膨水脹。」

沙僧對大黃的認識、八戒對巴豆的認識,一般的中醫都能知道;然而行者對大黃和巴豆的另外一種認識有多少人能知道呢?當然這裡不是說這種認識就一定對。筆者只是想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行者的認識和沙僧與八戒完全不一樣呢?很明顯,行者的認識更為全面(也確實治好了國王的病)。筆者認為導致這種認識的差異,是因為行者所在的層次比沙僧與八戒所在的層次高,因而對同一事物有了更好、更全面的認識。而這個層次差異,就決定在德性。

古代的中醫是很注重德的修養的,他們沒有把自己的醫術作為一種求名求利的技術,對自己的傳人要求也很嚴格,沒有符合要求的弟子,他們寧可不要傳人。筆者在80年代初曾結識過一位90多歲的老中醫,是一位真正懸壺濟世的良醫。他看病不要錢,病人根據自己的條件給一些米、油等日用品就行了;而且開藥也是為患者著想,盡量開便宜的藥。他看脈一看就是半個多小時。他的病人都是大醫院判死刑的,由於醫術高明,很多人請他出山,要拜他為師都被拒絕。筆者父親的肩部骨質增生多方求治無效,就是他用簡單又便宜的小方子根除的。

現在的中醫是大學培養出來的,明確地讓學生知道中醫的理論以及一些技能,和大學裡教的其他科目一樣。但是在教導過程中,並沒有告訴學生們要重視自己道德的修養,沒有告訴學生們醫術和道德的關係。醫術和道德被分開的結果就是現在的中醫整個被限制在一個層次之中,看不到上面還有什麼,只好靠祖傳秘方吃老本而不可能再有真正的創新了。
(取材自正見網,2001年6月12日)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