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22 期 2001/9/3 -- 2001/9/9 文明探索
 
鬧出的境界
三月三  
 

「紅杏枝頭春意鬧」源於一首名為《玉樓春》的宋詩。這個「鬧」字據說曾羡煞了許多騷人墨客,因為,一個「鬧」字使得全詩境界脫穎而出。但是,在常人習慣的思維及語言形式中,紅杏如何鬧呢?但讀起來就是搶眼。嘿,個中玄妙在哪呢?

「鬧」打破了人思維的侷限性;思維的容量擴大後,一種說不出的美感就進來了。於是展現出了一種意境,一種超越了語言限定的「神似」,這是站在這個空間的說法。其實,換一個角度來講,作者是不是真的「看到了」紅杏在「鬧」呢?古人心地純淨,深知萬物皆有靈的道理;他們的心與大自然是相通的。

這一「鬧」字,使讀者突破了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去欣賞,其實是作者把另外空間的真實景象於似妙似悟間表達過來了,所以就顯得生動、有力。事實上,中國的古代文化、科學、醫學,它是立體的、多維的;在社會道德普遍高尚的時期,另外空間的東西很容易表現出來讓常人看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像「紅杏枝頭春意鬧」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如「心領神會」、「異想天開」;畫中講究「留白天地寬」,還有「雲破月來花弄影」等等。今天的文化意境為什麼不再美好了?因為被扭曲變異了的文化再無法「傳神」了。雖然現代的電影電視技術能夠在這個空間製造些聲光影像,但人們細膩體察的心也被扼殺了;然而這樣的科技文化只能是封閉、再封閉人所有的思考空間。在此狀態下,你不會去想像、體悟;缺乏了互動,交流就成了一味的被動、被迫的接受了。心被封死了,剩下的就是被灌輸不好的東西。
(摘錄自正見網,2001年4月6日)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