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require '../adsleft.htm';?>
因著歌、因著詩,因著空氣中的浪漫情懷,那年少的心,也跟著歌起來、詩起來、有夢起來了…
那是一個古老的名字,一個屬於爸爸媽媽那一代昏黃的記憶,一個在許多音樂人心中殘留的那段詩情歲月的餘香。 楊弦本不該由我來回憶的。1975年6月那場讓許多心中有詩、有夢、無法不歌的人洶湧澎湃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在中山堂舉辦時,我才是個不到兩歲的孩兒。
然而在命運的巧妙安排下,中國現代民歌始祖:楊弦,及楊弦所唱之歌的原作詞者:詩人余光中,以及那場多年前的演唱會,卻從一位旅居美國的、老老的大哥哥信中,紛紛走入當時我那個為聯考而不得不蒼白的年輕生命中。
那時恰好國三。電視裡恰好開始出現些奇怪的、一點也讓我笑不起來的笑鬧性綜藝節目,以及一些濃重、傷感、甚或激情的流行歌曲。
自己生命中不是沒那濃重、傷感、及激情的成分;或許有,而且頂不少的。可是一杯濃咖啡,再加上太多的蜂蜜、糖、奶精甚或更多更多的濃咖啡時,喝了,就得鬧肚子了;心內,可就不得平靜了。
於是,當信中看到「民歌手」的歌詞,知道多年前,在中山堂,曾有一方清新在迴盪時,那慘白又乾涸的心靈,就時時渴盼與余光中筆下、楊弦歌聲中那「茫茫的霧、晶晶的露」相遇,期待走進歌中那「新釀的黎明」了。
一遍遍地抄著「民歌手」、「江湖上」、「迴旋曲」;一遍遍地,讓卑南民謠「美麗的稻穗」中的金色陽光和氤氳山氣,滲入那多麼期待空靈的死寂與沈鬱中;一遍遍地,讓楊弦純淨音聲中的古老韻致,浸潤著耳、撫慰著心。
因著歌、因著詩,因著空氣中的浪漫情懷,那年少的心,也跟著歌起來、詩起來、有夢起來了。
高中聯考前一個月,和另個不甘慘白的生命,騎五十公里自行車到淡水,只為經過直挺挺的大度路,讓「民歌手」中那「風到何處、歌就吹到何處」、「路有多長,歌就有多長」的清悠,散落在已存在太多框架的生命故事中。
美術課中,刻了一方小印,就叫「江湖上」,於是那「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心緒,就那樣停駐在每一個猶有餘裕的扉頁、甚或每一個知已的青春札記中。
曾背負重重書包與第二天無數小考的壓力,趕聽一場至今潤耳的古琴演奏,只為與余光中在他琅琅的詩聲中相遇,親睹他蒼蒼白髮。
也曾為了讓「迴旋曲」更深地繚繞在心中,過早地扛著吉他,踟躕在有雨微潤的清冷下午,在有藻、有蓮的池邊,臆採余光中詩、楊弦歌中那「最遠、最美的一朵」。
那時一直不懂,我的忘年知音:那位更能真切地在這些詩、這些歌中追憶似水年華的國中戴老師,能令她悸動的,為何不是那清新怡人、帶著點流浪情懷的「民歌手」、「江湖上」?而是漫著淡淡哀愁的「小小天問」?
直到歲月的影,也漸漸迫進我愈來愈矮的生命沙漏,一個不小的時間問句,它才悄悄地,也開始蔓延在我心中。
然而,那年少時與楊弦、與余光中、與詩、與歌的邂逅,似為日後愈發濁鬱的心靈,預先鍍上了一層清洌的薄膜;讓我在迎著霧、忍著塵的嘈切時節中,仍能從心中那塊靜謐的小天地,聽到幾許從年少光影中傳來的,淡淡的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