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9 期 2001/8/13 -- 2001/8/19 文明探索
 
一齣演員兼觀眾的歷史大劇
淺談二元對立的世界觀
莊偃紅  
 

實證科學也許一開始就是從錯誤的基點上發展起來的,它起源於人對世界、對人與宇宙關係根本上錯誤的看法,它在物質與精神、人與對宇宙兩個二元對立的哲學世界觀指導下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論。

這種世界觀首先把一個完整的世界劃分為兩個極端的範疇:物質與精神,認為客觀上有一類現象屬於物質,另一類現象屬於精神。歷史上一直把二者放到對立的位置上非要爭出個誰是第一性,誰決定了誰。何謂「物質」?它是完全排除了精神因素,沒有絲毫靈性,不包括任何生命主體性在內的絕對存在,也叫做純粹的「自然」。這一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臘德謨克利特的被動、機械的「原子」,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到笛卡爾的「二元論」達到了頂峰。人類就置身於這麼一個冰冷的「自然」中生息、繁衍,科學就以這樣的「自然」為研究對象,似乎純粹到這種地步,科學認識的才是客觀真理。那麼,什麼是精神呢?科學對精神所知甚微,揭示精神現象的本質彷彿不在科學的視野之內,那完全是宗教、神學、文學或藝術的事情,科學並不為此巨大缺陷而不安。然而,純粹的「自然」是不存在的。站在能量的角度看,任何物質都是生命,就都與精神特性相聯繫,都有靈性,物質與精神完全是融合的,根本就分不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和整個事物就不復存在。宇宙中只存在不同能階構成的不同層次,並沒有什麼單獨的物質或思想;當人們硬把物質與精神分離,並完全撇開精神之後,科學就無法證實,也不承認另外空間裏存在的物質和生命現象,也永遠無法解釋精神現象,也就不能昇華到更高的能量層次上去認識生命的本質、事物的本質,而只能與一堆毫無生機的機械性質,一些表面的線性現象打交道了。片面強調這種排斥人的思想境界方面事情的科學,導致了人類道德水準的大滑坡,是當今社會一切不科學、不協調的醜陋現象的根源。這便是實證科學最不完善的地方。

心與物的分離必然帶來人與宇宙的分離。既然「物質」的世界不容摻進任何精神的「雜質」,人這一萬物之靈就得從生育滋養他的宇宙母體中被排斥出去。宇宙成了獨立於心智,不包括人在內,是外部事物的羅列;人成了站在宇宙之外,不受它影響的「觀察者」,被迫只能在這種外在的關係中認識宇宙。可是這又是一種主觀人為的二元對立,是對現實的嚴重歪曲。人原本內在地包含在宇宙當中,和宇宙在各個空間裏發生著息息相通的血脈聯繫。雖然他的存在與否不會影響到宇宙的存在,但他的生存與意識型態卻直接影響到宇宙向他顯現的樣子。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表明,對粒子的兩個物理量不能同時精確測定;這不是因為我們的測量技術不完善,而是因為我們如何進行測量的方式。這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被觀察事物的性質,若換一個觀測或測量的方法,物體向我們顯現的性質也會改變。科學家無法扮演獨立的客觀的「觀察者」角色,而必然要捲入到他所觀察的世界裏去,成為影響到世界性質的「參與者」。其問題就在於「如何在這幕壯觀的戲劇中,使我們既是觀眾又是演員的身份能夠協調起來。」人作為獨立、客觀的「觀察者」身份,使科學走了一條外在的認識路線(認識方式)。由於二元論的謬誤,人類被長久地束縛在低能量物質空間層次裏去研究。

(摘錄自正見網,《新科學展望 - 天人篇 (下)》,2001年1月31日)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