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8 期 2001/8/6 -- 2001/8/12 財經專欄
 
市場的力量最偉大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上期提到張五常教授的〈話說三岸大勢(三之二)〉那篇文章,文意是說中國改革開放、放權讓利之後,香港和台灣遭逢困境。張教授認為是價格與匯率的結構出現了問題,而三岸的經驗史無前例,不容易推斷會怎樣發展下去。不過,在他看來,今天三岸間產生成本和生活物價的大差距,主要是政府管制所造成,而中國政府為最大關鍵。


三岸差距變化繫乎管制高低

張教授指出,1980年代中期,這個差距在十倍以上,今天則約為四倍。原則上,中國開放得快,此差距會收縮得快,其間重要的實際行動者是香港人。在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香港人因服務中國的改革發展增加收入,金融、管理和資訊三方面是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沒有香港,大陸在那個時期的發展不會那樣快,香港人賺錢是應該的。而當時中國和香港間物價和成本的大差距對香港沒有明顯的不良影響,是因為香港有的人才大陸沒有。

這種情勢到1990年就改變了,此種大差距開始衝擊香港。張教授1990年親身體驗上海某家餐館,味道雖不及香港但菜式陳列大有可觀,所有職員都是大陸人,65個員工的每月總工資約為三萬五千元人民幣,剛好是「一個」香港到大陸工作的廚師或餐館經理工資加上住宿津貼之總和。一個等於65個的競爭態勢,結果如何?1991年起,香港的酒家經理及廚師大量搬回香港,如喪家之犬。本來張教授還認為大陸的人不難學廚藝,但金融與資訊並不好學,因需懂英文、會電腦、知世事、有學識、明白市場,大陸要追上香港不易。這個想法在1996年末接觸到大陸青年學子後,張教授也不得不修正。俗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大陸學子不到十年就「樹」了起來,技術也已跟上。所以張教授下結論說:我有你也有,你的工資比我的低得多,是一件很頭痛的事。


生產力伯仲間工資差距卻大

張教授的觀點其實只是簡單市場競爭的應用而已,我是完全認同的。雖然他以香港為例,但將台灣套入也非常適用。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在物質(或一般通用的經濟)改善上有長足的進步,源頭是其鬆綁部份管制,助力則是「外力」,香港之外,台灣最重要。香港的專長在服務業,台灣則為製造業,照張教授的觀察,香港人已難在大陸立足,除非身價降低,因為大陸人已學習成功。白話地說,生產力既然已相差不大,工資報酬的差距怎能不縮小呢?

現實問題是:香港和台灣可能「管制」人力、資本流向大陸,以免大陸急速追上來嗎?民主社會裡的答案是「不可能!」所以主控權是操在中國政府囉?但「鐵幕」已破,也不可能再關起來。「市場的力量沛然莫之能禦」,是的!政治力愈順應它、調整成本愈小,人民的苦日子也愈短;擋它的力量愈大、反彈力道也愈強,受苦也愈多。在此種局面下,負責政府決策者的處境如何?張五常說的好:是一件很頭痛的事。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