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7 期 2001/7/30 -- 2001/8/5 台灣生命力
 
橋不轉人轉
人與橋的愛恨情仇
沈芳如  
 
擁抱美麗願景的陳文生。(攝影/謝趙蓉)

一個對橋恨之入骨的人,
為什麼又默默為橋服務七年?
橋,原是他痛苦的夢魘,
卻又成為他夢想起飛的翅膀!
奇妙的變化讓他不禁感嘆:
「在人的一生裡,
很多事情似乎早已注定,
不是你的,怎麼爭也爭不來,
該面對的,怎麼逃也逃避不了!」


民國41年,陳文生誕生於台北。小時候的陳文生,最親密的好朋友就是離家不遠的新店溪了,一下課,書包一丟,便往新店溪跑。天光、鳥語,石上的水痕;小魚、青蛙,清澈的河流;蚱蜢、蜻蜓、樹上的野果…在陳文生心底,那是潺潺流過的波光灩灩,那是作夢都會微笑的童年往事。


經濟拮据偷偷學

漸漸長大,昔日無憂無慮的小男孩已經六年級了。記得那時小學畢業後上初中必須要考試,所以很多家長都送自己的孩子去補習。可是陳文生因為家庭經濟拮据,沒有辦法繳補習費,老師便要沒有補習的同學在同時間做些清潔打掃的工作。

對於無法補習一事,陳文生開心地想:反正不用上課呀!但一天天地,有時聽到教室傳來琅琅的讀書聲,陳文生也開始羨慕起同學來了。於是,每到下午,陳文生認真迅速地把打掃工作做好,便急忙跑去偷看老師在黑板上留下的習題。陳文生就這樣一動不動地佇立在教室窗外,靜靜地推敲、思考。

每次段考後,老師看到陳文生漸漸進步的成績都很訝異:「你沒有補習,功課竟然也不錯呢!那你有沒有想要繼續升學呢?」陳文生面有難色的小聲說道:「可能不會吧,因為我家錢不夠…」老師起了愛才之心:「這樣好了,你儘管去讀,如果考上的話,我就不收你補習費。」


拼命打工賺學費

拼命地用功,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陳文生以高分考上初中。礙於家境困難,陳文生雖然很高興,但卻是另一個辛苦的開始。因為不想輕易地放棄,陳文生便在寒暑假拼命地打工。以前蓋房子做板模,下面要有柱子撐著,陳文生便做這種撐柱子的小角色,有時上面的人一敲一敲,下面石灰便噴得陳文生滿頭滿臉,回家洗澡的時候,都是一坨坨的小水泥塊。陳文生表示,為了能繼續唸書,雖然很辛苦,但靠自己的勞力湊學費,而不用給家裡帶來額外的負擔,也是苦中作樂呢!

後來,陳文生考上復興工專,沈重的學費負擔,讓他即使再努力也湊不出錢來。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陳文生在高二時便休學了。當時他心裡很難過,但看到爸媽辛苦工作的情景,陳文生慚愧地想:我不能因為自己要讀書,便拖累家人啊,何況「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有心,在哪都可以學習呀!


體諒雙親謀職去

想通之後,陳文生便先努力賺錢,希望能盡一己之力改善家庭的經濟情況。他回憶起曾在運動器材店當送貨員的經歷,那時騎著一輛掛了二十多顆籃球的腳踏車,繞著全台北市走透透地去送貨。有一次到西門町,腳踏車騎啊騎,一顆球便滾到馬路上,這時所有車子不約而同發出尖銳的煞車聲,大夥都停下來等著陳文生手忙腳亂地追趕那顆滾過一輛輛車子的球。

雖然此情此景可追憶,但畢竟是危險的工作。所以陳文生又找了一家貿易公司,一待便是八年。那時陳文生一家仍住在違章建築的小房子裡,家中還有五個兄弟三個姊妹,經濟開銷越來越大,房子也日益狹窄。於是,陳文生便自己搬出來,住在只有一坪多的小房間。

在公司前後八年,陳文生每個月賺來的1900元薪水要拿1500元回家,餘額不夠付房租,便要自己再多找一些工作。辛苦地打拼了兩三年之後,陳文生才開始有了積蓄,並在民國70年結了婚,買了房子。從崎嶇險路到漸入坦途,如果再努力下去,康莊大道也不遠矣,但陳文生卻在民國88年,毅然決然地離開聲勢看好的公司,並專心致力於無償無求的義務工作。為什麼呢?


新店溪畔結橋緣

民國75年,由於復興道路拓寬,往新店、景美的車輛增多,宜蘭、花蓮的大貨車、豬肉車、水泥車都會從景美舊橋隆隆地運過來。已結婚生子的陳文生就住在景美舊橋旁邊,每當砂石車來時,遠在三十尺外,就能清晰聽到像坦克一樣轟轟的聲音,橋不停地震動,整間房子也一起跟著抖動,噪音、地震、焦慮、恐慌也隨而紛至沓來地湧進陳文生的家中。

沒有兩人世界的甜蜜,沒有初為人父的喜慶,每一天,他們心中就像被戰車碾過、被雷鼓敲打那樣地緊縮、緊縮,有時呼吸似乎停頓,有時心跳幾乎爆裂…小孩整晚睡不著,夫妻倆也一夜沒闔眼地安撫。經年累月下來,陳文生和太太簡直不想再聽到、再看到任何一座橋!於是,他們著手搬家,下定決心搬到一處「沒有橋」的地方!


擺脫不了悟得了

民國81年,陳文生一家人搬到景美一個幽雅寧謐的社區,對岸栽種的翠綠竹林,家邊鬱鬱蒼蒼的樹叢,圍繞淺淺盈盈的景美溪,陳文生頓覺來到了人間仙境,景美舊橋所帶來的抑鬱愁苦,似乎已被景美溪流沖洗得乾乾淨淨。不料,上天竟是如此捉弄人?!搬來沒半年,家門前開始施工,陳文生打聽的結果,猶如晴天闢靂,原來,打算興建的竟然是一座橋,叫「一壽橋」。

對於一壽橋,陳文生認真地說:「這是一個故事的開始,也是我人生最大的轉變。」這橋原本是建在旁邊的一壽街,但後來卻因為財團想開發山坡地,而和當地里民勾結,才要求改建在陳文生住家對面。橋建好後,經專家考察,發現確實不當。

陳文生感慨地說:「本來一直想避開橋樑居住,沒想到以前在橋的旁邊,現在居然跟橋正衝!」陳文生搖搖頭,似有所悟地表示,人的一生裡,很多事情似乎早已注定,不是你的,怎麼爭也爭不來,該面對的,怎麼逃也逃避不了。


奔走辛勞為公益

想通之後,陳文生心裡想:「既然這樣,橋不轉人轉,我便好好讓橋發揮最安全、最充分的效用。」雖然陳文生對
這座橋仍一無所知,但他還是勇敢發起說明會,希望政府官員能聽聽百姓的心聲。沒想到,在說明會的前一個晚上,有個陌生人打來一通電話關切。

透過這位先生,陳文生找到一壽橋對岸的地主。那位地主漏夜從屏東送來原先要建橋的背景、緣由。原來當初建商為取得土地曾和這位地主談過,因為他覺得建橋鋪路是好事,於是答應無償提供,現在發現建商是為了圖利,違反道德,於是便反悔了。

經過陳文生奔走努力和多人幫忙後,歷時兩年,政府終於同意把橋樑施工成人行步道。苦盡甘來的陳文生表示,現在回頭看看,當時情勢的確艱困,但若把難看得小也就過來了。而且自助天助,冥冥之中,便有許多貴人伸出援手。陳文生笑說:「搞不好這橋樑就是需要我關心、幫忙,以免到時真的嚴重地危及人命。」

對於橋,陳文生從原先的厭惡,到現在可說是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自政府訂為人行陸橋開始,陳文生便主動認養。七年來,綠化、美化、休閒椅、水電設備等都是陳文生義務幫忙,從來沒有停過。於是原本粗糙荒涼的一壽橋改頭換面,環繞在鮮蔥翠嫩的綠意、垂實纍纍的果樹、豐盈鮮妍的花朵下,讓人一望便心曠神怡。


因緣際會 服務人群

經過一壽橋的風雨波折後,陳文生心中頗有感觸。他認為,在人的一生中,除了生兒育女,創造事業,累積財富外,一定有什麼事情是更值得去付出的。於是,陳文生在獲得家人的支持下,毅然停掉工作,全心投入、積極參與地方上的公共事務,並在社區大學裡不斷進修相關的課題。

陳文生不但成立了松柏長青會,主動照顧老人家,也在每個禮拜六帶領社區做廚餘回收和資源環保等工作。他指著由廚餘最後分解成的有機水,說道,人體中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其實天地萬物也一樣,所以像蔬菜等廚餘食物,攢來攢去,便會化為一灘清水回歸天地。

同時,陳文生也進而關心到景美溪。他回憶以前剛搬來時,景美溪是條清澈流動的水域,岸邊開放著素雅馨香的野花,可以看到晶晶燦燦的螢火蟲,還有蜻蜓、蝌蚪、魚蝦等。但這幾年來,山林被損害砍伐,河川被污染毒害,動植物無法生存,地球就快沒有四季…尤其建了一壽橋後,對景美溪的危害,更加嚴重。

民國87年,政府整治景美溪,但卻將岸邊尚存的綠帶全部挖光,挖成一條大水溝,岸邊用水泥築成,將溪裡所有生態環境都破壞殆盡。陳文生於是開始思考什麼樣的生態方法才是最好的。經過不斷地溝通、研究和陳情,目前這條景美溪正以「生態工法」在整治當中。

從一壽橋、長青會、環保、廚餘到景美溪,甚至還有好多好多…陳文生用他整個人、整顆心投入人群社會之中。對陳文生來說,這世上需要幫助的人、需要服務的事太多,而這些就是他的事業。他表示:「我一生中本來一直想避開橋樑,沒想到卻跟橋結上永遠無法脫離的緣,因為一壽橋,也讓我體認到,僅僅活著是不夠的,今後,我都會盡力為後代子孫留下純美、良善的環境!」


活絡社區 永續經營

由於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過於重視物質的享受,從中也就衍生出一些問題,像剩菜剩飯的處理。焚化爐所產生的戴奧鋅中,有70%都是來自廚餘。因為國人飲食相當注重口味,廚餘中含有大量的鹽份,而鹽中所含的氯在高溫中會產生戴奧鋅,從而破壞生態環境。

中年的陳文生雖然只是高中肄業,為了造福社會,促使他想找出一個解決方法。於是他便在社區大學修了一門「垃圾管理課程」,學會了一套處理廚餘的方法。

廚餘的回收對社會也許起不了什麼大改善,但真正值得鼓勵的是他帶動著整個社區。他不但公佈他的經驗和資訊,同時在每週六舉辦教學活動,並整頓整個社區。

一個國際都市,到底應該給人什麼印象呢?台北曾是個溝渠遍佈的美麗城市,但是經過多年來的開發,舊景早已不復見。正當世界各國都致力於生態保育時,台灣似乎還未進入狀況,陳文生本著對大自然的喜好,發起多項連署活動,為的不是個人的名與利,而是希望政府能夠真正重視環境問題。

陳文生為永續經營的理念不斷地奔走,無非是希望帶給孩子們一個優良的生活環境。對於這些付出,陳文生從未覺得有多麼了不起。古人不也講:「能者多勞」嗎?對大眾、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為什麼要排斥?縱使環境已經越來越差,但他相信「亡羊補牢,猶未晚也!」這才是身為一個國家公民所要優先具備的信念。


廚餘的利用

方法很簡單,只要準備兩個完全密封,下方具有水龍頭之環保筒,將所有廚餘經過濾水後,倒入環保筒內,上面撲灑一層「生化除臭粉」,經過三到五天,從水龍頭即可取出「營養液」。而這個營養液可澆花、清潔廚房及防止蟑螂和蟲害(必須稀釋,稀釋倍數各不同),效果相當卓著,能達到真正環保的功效。

廚餘在筒中發酵十五天後,已經變成灰黑色的有機物質,將其埋入土中,可當養料、改善土質。如果把它倒在土堆上,經過六個多月,它就和泥土結合,完全變成有機肥土,可種植有機蔬菜,而且對盆栽效果最好。一般盆栽的土過一年就會酸化,必需更換,而使用有機肥土就沒有這問題,對一般家庭來說,可節省相當多的支出,有利無害。


生態工法

走在景美溪的兩旁,一眼望去,所見盡是污濁的河水與施工中置放的機器,有多少人能夠知道它過去是一條景致優美的「藍色公路」呢?魚兒漫游、群鳥悠閒棲息的畫面,又到哪去了呢?

由於山坡地的濫墾、北二高的興建、工業廢棄物的傾倒,一條清澈的河川就這樣變成渾濁的大水溝,泥沙嚴重淤積和污染,生態環境已全然破壞。陳文生剛來此地時,景美溪的污染較少,岸旁各種生物到處可見,但是半年以後就徹底改觀了。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居民,每天所接觸的是污濁的空氣和飛馳而過的汽機車,跟大自然幾乎失去了互動。長此下去,人幾乎也快要變成半個機器人了!

為了改善河川的污染,政府開始實施一連串的整治工程,但採用的方式是將河堤築上水泥斜坡,這種過去築溝渠的老方法,負面影響相當大,破壞了原有生態環境;美麗的楓仔林不見了、花草樹木消失殆盡,而且會污染水質,同時水中的生物無法在河岸生存,因為沒有了匿藏的位置。

其實水利工程最大原則就是不能污染水質,且重新將生態環境發揚光大。早在1938年,在國外就有人提出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到50年代德國人又提出所謂的「生態工法」,就是在完成傳統河溪治理的基礎上,同時符合自然、保持景觀,造福社會。

雖然生態工法在台灣並不普遍,但虎山溪整治工程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由原石所堆砌而成的護水堤岸,水上生物繁多,浮萍、落葉、各種生態目不暇給,在夏日的晚上還可以見到螢火蟲!群起群落的火光在眼中漫溯、悠暇飛舞於昏暗的天地間,保證令人大嘆:「這裡是台北嗎?」。大家都知道,螢火蟲對生存環境要求相當嚴格,根本不可能活躍於遭受污染的虎山溪,所以,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生態工法。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