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require '../adsleft.htm';?>
書名: 生命中的經濟遊戲 作者:史帝文‧藍思博 譯者:魯樂中 出版:時報出版
一直以來,外界不斷有對經濟模型僵化、假設充斥的調侃和揶揄;數年前也有人呼籲「經濟學家說人話」。這些或多或少反映出一般人認為,經濟學太理論、和實際社會脫節。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並不盡然。日常生活和經濟學相關的例子,俯拾即是;問題是,經濟學家並沒有用心注意。而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例子,將經濟學有系統地加以介紹的書籍,更是寥寥可數。因此,經濟學界有必要撰寫更多通俗、口語化的書籍,將經濟觀念引介給一般讀者,來糾正前述不正確的刻板印象。
《生命中的經濟遊戲》就是負有此項使命的一本書。它是一位經濟學家從美國人生活的例子中取材寫成的;題材涵蓋層面廣泛,從汽車安全帶的使用和意外事件發生的關鍵性、音樂會入場券為何搶手、失業數字的詮釋、毒品成本效益的分析,到財政赤字的看法及政黨合作的批判等問題,無所不談,使讀者能藉生活實例,來體會經濟學的奧妙。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作者利用簡單的邏輯推理,來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而這些有待澄清的觀念,更在某種程度上和臺灣當前的經濟問題相關,更是值得我們借鏡。
例如,作者認為利用統計數字來觀察經濟或社會現象必須謹慎,我們就以此為例來說明。作者指出,統計數字常因觀察的內容、時點的不同,而有高估或低估的情況。以失業人數的統計為例,統計數字的取得是根據「被調查到」的失業者,由他們的失業時間算出平均值。但是,長時間失業在家的人,被調查到的機會,遠比短期失業的人高,所以失業的統計數字往往被大幅地高估。
其次,所得稅率下降後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也有被誇大之嫌。因為,稅率降低時,高所得者逃稅的動機減少,申報的所得會增加,而低所得者不論在稅率高或低時都不易逃稅(例如薪資所得者很難逃稅),所以一旦稅率下降,看起來貧富差距似乎擴大,事實卻不必然。
這樣的觀察也可用於臺灣社會。最近臺灣開辦社會福利、國民年金政策的呼聲高漲,這個政策的制定,把年輕人的所得移轉到老年人手中,使你在年輕時有所失,到年老時有所得。這表面上似乎是一項對年輕人、老年人都公平的政策;而且,老年人人數不多,不會造成財政負擔。但事實上,臺灣正步入高齡社會,財政負擔將與日俱增;加上每個人的生命週期不一定相同,由於意外和疾病,有些人根本沒辦法活到老年,所以年輕人能得到的享受根本比不上老年人。此外,年輕人正值生命中的黃金歲月,而老年人則已走到這輩子的尾聲,把財富從年輕人手中移轉到老年人身上,等於使不平等的效益相形擴大。
作者不但從生活中尋求靈感,同時透過實例及邏輯的推演,提供讀者一個正確而清晰的經濟觀念。讀者經歷如此的思考及訓練後,自然能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體會到經濟學的實用和樂趣,對經濟學刻板的印象也將有所改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