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上期提到,出口是台灣經濟成長的關鍵;而出口來自中小企業的比率也相當高。雖然近年中小企業「直接出口」比重已逐漸降低,但透過大貿易商或大型製造商轉出口的中小企業「間接出口」比重,應該是有增無減,這可能是採用專業行銷或策略聯盟的結果。
雖然中小企業的產品很多是以間接出口方式為之,不過其自行出口的比率仍在20%以上。所以,瞭解中小企業的(直接)出口以何種產品最多,哪些國家為主,歷年來的變化趨勢又如何?應是相當有意義的資訊。可惜,台灣的海關出口統計,沒有出口企業的公司規模資料,因此無法得知中小企業的這些資訊。退而求其次,我們只能觀察整體的出口資料。
比較1996年與2000年的出口資料,五年來台灣產品出口的前五大國家不但順序相同,所佔出口比重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分別為中國(含香港)(23.64%→23.96%)、美國(23.17%→23.47%)、日本(11.78%→11.20%)、新加坡(3.94%→3.68%),以及荷蘭(3.30%→3.33%);可見我國對這些地區的出口相當穩定。值得注意的是,對中國(含香港)與美國的出口金額,幾乎佔整體出口產品的半數;所以台灣對中國與美國市場的依賴很深。
就產品別來看,依據財政部進出口貿易統計快報的分類,1996年台灣出口前五大產品為電子產品(14.34%)、紡織品(13.51%)、資訊與通信產品(10.81%)、其他機械及電機設備(8.90%)以及基本金屬及其製品(8.84%),到2000年則為電子產品(21.35%)、資訊與通信產品(13.18%)、其他機械及電機設備(10.54%)、紡織品(10.26%)以及基本金屬及其製品(9.11%),與1996年的產品相同,但順序有所調整。
1996到2000年的五年間,電子產品都保持著出口產品的第一名,且所佔出口比重也大幅提高;資訊與通信產品、其他機械及電機設備在2000年也超越紡織品,成為第二大及第三大出口產品。至於紡織品出口,雖然在金額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在台灣出口金額大幅提高之際,其在出口產品中的比重卻相對下滑;可見在國內的出口產品中,紡織品的國際市場相對競爭力,比資訊與通信產品、其他機械及電機設備下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