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4 期 2001/7/9 -- 2001/7/15 財經專欄【財經書園專欄】
 
現代人必需的智者之言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書名:少即是多
作者:杜拉克
譯者:倪婉君,高志仁,梁永安,張培倫,莊勝雄
出版:立緒文化


「少即是多」。沒搞錯吧?沒錯!它就是一本書的名字。此在「多多益善」已成為人人口頭禪的現時,這句話實在詭異,或可說充滿了哲理。然而,在滿坑滿谷的垃圾已然成為日常生活夢魘的此際,卻又覺得甚有道理。

「永遠少一件」,這是現代人、特別是上班族婦女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鮮活地反映出「慾望無窮」現象。而此慾望指的當然是對「物質」的需求。吃得更好更多、穿得更時髦、住得更寬敞華麗、開著更高貴名車等等,恐怕是人類普遍接受的「人生目標」。追求這些目標為的是什麼?更幸福、更快樂,是嗎?似乎一般人已將這樣子的推論視為理所當然。現代人基本生活無慮,而每天仍然汲汲營營、形色匆匆、忙忙碌碌,已經不是為五斗米折腰;「多還要更多、好還要更好」不只是口號,更是生活習慣了。於是,物質生活的更上一層樓已漸成為文明的同義詞,而科技的進展,也絕大部份為的是滿足物質享受和感官刺激。

儘管打從非常久遠的年代開始,已都有人對此種演進提出質疑和反省,也都有回歸恬靜平淡生活的反思,而精神文明的強調也都不少,但在物慾橫流的加乘力量下卻被淹沒於無形。現實世界裏,所謂的精神文明往往被包裝成滿足物慾的一種方式,因為空虛的心靈終究是無根的。


需要這麼多物質嗎?

不知道現代人有否這樣想過:在沒有物質設備相伴下獨處,能否忍受寂寞的煎熬?答案或許可想而知吧!畢竟無形的精神生活對現代人來說可是天方夜譚啊!只是,以物質的增加來填補無窮的慾求,真的會有「更多」的感覺嗎?何況「有得必有失」,得失之間總是前者被高估,後者被低估。如此日積月累,現今不但凸顯在天災人禍的頻傳,人心的墮落沈淪更是怵目驚心。如何跨越斷層,不只是台灣的課題,全球已不約而同有此強烈省思。那麼,何不來個「返本歸真」、回歸簡單樸素生活的運動呢?讓我們都來「自求儉樸」,好嗎?

難?當然!「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若深印於心,自然會很難,如果人人能橫下一條心,徹底改變既成的觀念勉力去做就不會難了。我們不是都知道「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嗎?不只我們的顏回能身體力行,世上許多哲人也都如此做呢!「自願貧窮、禮讚貧窮」都已受到遵循了。不信嗎?這本《少即是多》就為世人摘錄了許多中外智者的此類格言,心靈空虛的現代人,是否有必要吸吮這種精神食糧呢?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