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4 期 2001/7/9 -- 2001/7/15 財經專欄
 
台灣中小企業的出口貢獻在哪裡
王素彎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過去數十年間,台灣的經濟發展大致遵循出口導向政策模式前進。而在此種模式之下,確實讓台灣經濟有了高速成長。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出口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仍然相當高。以2000年而言,經濟成長率5.98%,出口成長率則高達17.33%;而且,出口在經濟成長的內涵中占有5成4的比重。

出口對經濟成長貢獻如此之高,其中不乏中小企業的貢獻。以1982年的數據來看,在GDP中占50.13%的出口值中,竟然有73.53%的出口係來自中小企業。所以研究經濟發展的人,都認同台灣早期的出口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大企業為輔;甚且有人提出台灣具有「大企業主內(需)、中小企業主外(銷)」之全球獨一無二特性。

然而,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急遽變化,國內產業結構也產生劇變,中小企業在出口的地位逐漸滑落;中小企業的出口比重從1982年的73.53%,降到1988年的63.33%,1998年更降至46.53%。這些比例的計算方式,都是利用海關貿易資料,扣除國貿局出進口績優廠商的出口值得出。該套推估方法在概念上可以視為涵蓋中小企業自行出口的部分(直接出口)以及中小企業透過貿易商或大企業出口的間接出口。

但是,從1999年起,國貿局已取消該項績優廠商的相關資料,因此上述推估方法已經不可行了。那麼,我們未來要怎麼計算中小企業的出口比重呢?

有一個方法是從營業稅徵收統計資料中的出口額,來看中小企業的出口。為與前述資料相對照,以1998年為例,由營業稅資料計算的中小企業出口比重僅為23.79%,約僅是前述46.53%的一半而已。不同的兩套資料,計算結果不同,表示其內涵不同。由於營業稅顯示的是中小企業的直接出口,比較兩套資料的出口比重,可發現1998年海關出口中約有23個百分點(即46.53扣掉23.79)是中小企業的間接出口,亦即中小企業透過貿易商、製造商,間接出口的部分;可見中小企業的間接出口與直接出口的重要性相當。不過,營業稅徵收統計資料可供追溯的期間相當有限,目前僅有1997年及1998年兩年的數據可供兩套資料的比對。

那麼,未來我們如何推估中小企業的間接出口,從而了解中小企業對出口的貢獻呢?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