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4 期 2001/7/9 -- 2001/7/15 財經專欄【經濟講義專欄】
 
三論機會成本
張清溪  台大經濟系教授
 

前兩次討論機會成本,第一次是強調做某件事,除了付出去的費用是成本外,使用自有資源,例如看電影的時間,也是機會成本。第二次談的是有些成本 (實際上付出了) 並不會影響我們要做什麼選擇, 所以嚴格說並非 (機會) 成本,我們稱其為「泡湯成本」。這次討論的成本,是指你要做一件事的機會成本,必須考慮放棄前面那件事的損失,文獻上稱此為「轉換成本」 (switching costs)。


轉換成本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耐久設備」。假如你用五十萬買了一台影印機,可以影印一百萬張 (折算每張攤0.5元)。如果這台機器以後每影印一張,包括紙、炭粉要0.6元;加上攤算機器成本後,總共1.1元。現在,市面上出現租機器每張包印 (含所有費用) 只要0.8元;你會放棄現有的機器去租新機器嗎? 答案是不會; 因為原影印機的成本是泡湯成本,不計入舊機器的成本:意即0.6元比0.8元少,用原機器影印比租新機器「便宜」。

這個例子裡,泡湯成本就讓你套牢在舊機器上;這也是前次所談機會成本的內涵。這次要談的機會成本,是從購買新機器的角度,要強調的是換掉舊機器的損失也變成買新機器的成本之一;這個成本,就稱為轉換成本。有時,租機器的公司, 會幫你處理這部舊機器,其理在此。


資訊產品難轉換

在資訊時代裡,這種「轉換成本」的例子特別多。不管是電腦硬體或軟體,使用者常在習慣之後逐漸被套牢,因此換新產品特別困難。因為,使用一種品牌之後, 所投入之訓練、學習成本漸大,只要這種技術不能完全移轉到其他產品上,使用者就會被套牢在舊產品上。例如,你已經習慣用倉頡輸入法打中文。現在你知道「大易」或「嘸蝦米」輸入法更有效,你會馬上換成新輸入法嗎?

通常不會,除非這新輸入法實在太好了,它的好處能彌補你「放棄」慣用的舊打字法的損失。專業打字者因為學練新技巧的利益很大,轉換可能划得來,一般人就懶得去學新的。因此,推銷新輸入法, 通常會去開發打字員「新手」,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這種轉換成本。換言之,同樣一種產品,對不同人而言,可能有不同的「成本」,因為有些人的成本還包括 「轉換成本」!

可能有人會問,光這個機會成本你就可以講三次,整個經濟學要多久才弄得懂啊? 其實,不要小看機會成本。就這次討論的轉換成本,我們在本報第6期介紹的《資訊經營法則》這本書,就有將近一半的篇幅,圍繞著這個觀念,說明「舊經濟學就足以解釋資訊時代的新經濟」。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