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上期談到「機會成本」,說明人們考慮一件事情之成本效益時的「成本」,除了看得到的費用外,還要包括會計上未列入或沒有實際支付的某些費用;這合起來的成本,就稱為「機會成本」。例如,看電影要買門票,但還要花時間看,因此門票加上時間成本,才是看電影的機會成本。換句話說,機會成本包括的範圍較廣。
可是,另外有一種一般當作成本的,嚴格說並非機會成本。這種成本英文稱為 sunk costs,意即掉落水裡的成本,有人把它譯為「沈沒成本」,有人譯為「套牢成本」,更通俗可稱「泡湯成本」。
● 既往不咎 ●
通常我們說一個東西泡湯了,就是說沒指望了,收不回來了;所謂泡湯成本,也就是指投下去的成本,無論現在要怎麼做都收不回來。既然收不回來,那現在做什麼,都不需考慮這個成本;既然不考慮,那就不是成本—不是目前行為決策時所要考慮的成本。
我小時候幫父母種菜,嚐到「菜金菜土」的滋味,也親身體會「泡湯成本不是成本」的意義。有一年蔬菜大豐收,菜賤如土。我們自己採收後,從彰化運到台北拍賣的價款,剛好支付「運費」還剩一點點;就這一點點讓我們很努力地採收!後來連運費也抵償不了,只好讓它爛在田裡當肥料了。換言之,屆臨採收時,過去所投入的種子、工錢、肥料、除蟲等等成本,無論目前採收與否,都收不回來了;所以決定採收與否,根本無視於它們的存在,只看是否能回收「即將」投入的成本而定。
● 少賠為賺 ●
電腦行業裡有一個著名例子。「動態隨機讀寫記憶體晶片」(通稱為DRAMs)是個人電腦中的必要零件,它的價格波動也很有名。1988年8月,生產麥金塔電腦(Macintosh)的美國蘋果公司,以38美元的單價訂購了上百萬片這種晶片;翌年1月,晶片價格已經跌至23美元。
很顯然的,蘋果現在生產的麥金塔,裡面的DRAMs成本已不是那個「歷史成本」38元,而是市價23元,因為歷史成本已經「泡湯」了。可惜蘋果總裁觀念不對, 還固守著帳簿上那個38元,造成麥金塔電腦的售價偏高,消費者只好買陽春機型再自行加裝記憶體;甚至轉買其他廠牌。這使得當年蘋果電腦獲利大幅衰退,倉庫裡堆滿了的DRAMs庫存。
不過,標準的經濟學教科書裡,雖然體認到這個成本在人們衡量成本效益時不被考慮,但還是把它列入成本;因此才有「短期虧損的均衡」這個概念(這個概念以後再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