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2 期 2001/6/25 -- 2001/7/1 財經專欄
 
樂觀進取逆中勝出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日前某一天早餐時,太太跟我說了一個台北市民的故事。這位市民是一家小服飾店的女老闆,在這個被媒體時時報導非常不景氣的環境下,她卻有不一樣的看法。

第一,她認為大部份媒體過分渲染當前台灣經濟的不景氣,因為情況還好啊!她以自己的生意不但未減反好作為例證;第二,即使其他行業的生意確實表現不理想,致失業人口增加,她反認為是自己的好機會,因為可以更精挑細選上、下游的工作伙伴,不但所賣的服飾之品質提升,且對顧客的服務更為周到;第三,不景氣時更激發她仔細思量如何改進營運方式,例如重新分類服飾品級,並對顧客層級作明顯區隔等。


化危機為轉機

聽完此故事,我有三點深刻感受:一是這位女店主有獨立判斷能力,不會被媒體任意擺弄;二是她對變動環境有靈活因應能力;三是她有一顆樂觀、積極進取的心,即使處逆境也視為轉機,是化危機為轉機的典範。

很巧的,在聽到此故事的幾乎同時,我的一位女同事才問過我「台灣的情況會不會更糟?」她深受唱衰台灣的輿論之影響,內心被「怕」所帶動而惶惶然,主因是擔心好不容易多年才積累的儲蓄,一夕會化為烏有。我的這位同事也當然屬於財經專業領域人士,卻對時局與上提那位女店主呈現「兩極」反應,不但沒利用本身專長來幫助找尋問題癥結並作積極性建言,還讓自己受誇大的輿論感染趨向消極逃避。

如果台灣社會中後一種人居多,即便整體情勢不錯,也會很快地向下沈淪;如果前一類住民佔多數,即使不幸走入大蕭條,也會在短期內否極泰來。其實,針對同一事實,可以有樂觀或悲觀兩種截然不同看法,由於看待的方式不同,生活的情境也有天壤之別。


樂觀和悲觀繫於一念間

走筆至此,不禁想起有一次搭計程車,聽到收音機內節目主持人講了一個很有意思、可以發人深省的故事:某一個村子裡,村頭村尾各有一戶人家,兩家各有兩個兒子,這兩戶人家的兩個兒子都在做生意,都是一個賣傘,一個曬鹽。村頭這戶人家的媽媽天天愁眉苦臉,因為天氣不是豔陽天就是下雨天,豔陽天時擔心賣雨傘的兒子沒生意,下雨天卻又為曬鹽的兒子擔心,如此一來,每天總會替一個兒子擔心,於是天天愁眉苦臉度日。反觀村尾這戶人家的媽媽,卻天天笑口常開,因為在她心中,下雨天有利於賣傘的兒子,豔陽天則有利於曬鹽的兒子,無論是晴天或雨天,總有一個兒子得到好處,所以她天天都高興。當然,村頭的媽媽是悲觀的,村尾的媽媽是樂觀者。你說,那一個活得較愉快呢?

經濟景氣的良窳繫乎人心甚巨,若樂觀進取心態能廣泛散布,不景氣的苦日子可以轉化為轉機。6月7日美國職籃NBA總冠軍第一戰,極端不被看好的76人隊跌破全球人士眼鏡打敗宛如巨人的湖人隊,更是提供「信心堅強、互信、通力合作」可以完成不可能任務的鮮活例證。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