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require '../adsleft.htm';?>
書名:知識經濟大趨勢 作者:李德彼特 譯者:李振昌 出版:時報出版社
本書英文書名Living On Thin Air,一語雙關,道盡了身為網路一族的忐忑不安。一方面,未來每個人似乎都必須在無形無體的網路經濟中,汲汲營營地討生活;而網路經濟瞬息萬變的特質,卻又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感,不論是商業組織、經濟結構、社會制度乃至於政治制度,都將產生劇變。有什麼我們可以抓住的嗎?
大家似乎都已體認到「知識經濟」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而如何迅速取得並有效利用資訊,乃成為網路經濟最主要的目標。本書對於這些觀念有極精闢的見解;有些例證信手拈來,居然可以印證時局,發人深省,更有助於讀者撥開「知識經濟」的迷霧。書中絕少深奧的理論,卻處處可見機鋒與英國式的幽默。譬如書中談到「知識經濟」中充斥黛安娜現象,一語道破「知識經濟」直接向消費者訴求的特性;作者竟將黛安娜當成小蝦米挑戰傳統顢頇的英國皇室這隻大鯨魚之尊榮,令人莞爾之餘,卻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洞察與想像力。
書中也有深沉的一面,對於我國發展「知識經濟」,尤具啟發性。作者指陳信任與社會資本之建立,是網路經濟不可或缺的。陳水扁總統宣布今年是台灣的知識經濟社會推動元年,使知識經濟成為國家發展之願景。誠如其所言,未來影響國力的關鍵取決於知識的累積、流通和應用。而本書則更進一步將「知識經濟」具體化,落實於網路經濟之中。強調知識、金融與社會資本三者結合,一起發揮時,將匯聚產生無比的能量:形成知識日新又新、經濟不斷成長、社會永續進步的良性循環。
台灣已累積相當之金融資本、科技人才與技術(知識的一部份),獨缺社會資本,尤其是信任;當不信任感開始蔓延開時,社會就容易斷裂,遑論資訊之傳遞、資本之流通。法律的模式(如契約、公司組織等)可以使缺乏互信基礎之人共事,但這只及於最低層次;只有真誠的信任才會帶來效率,也才能獲得對方的尊重。
「信任」在近幾年的台灣幾近乎全面崩潰,勞資間互不信任,產業對政策不明確產生疑慮,行政與立法相互指責,人民對政府、民代甚至司法都抱持相當的戒心。苟如是,金錢成了「黑金」的幫兇、剝削的利器,知識淪為鬥爭、欺壓弱小的工具,缺乏信任與社會資本的經濟體系,非但無法從資訊科技的進步中獲利,反先受其害。
當知識散播、充分資訊成為民主自治的基礎,人民有信心做判斷,企業有能力開新局、做決策,政府有能坦蕩為民創造福利,則知識經濟就成功了一半。書中例舉頗豐,生動有趣,不見理論的艱澀,只有滿紙的興味盎然,讓人欣然感受知識經濟開放、清新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