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行政院主計處於23日公布四月份的失業統計,失業人數為38萬5千人,其中因關廠歇業、業務緊縮的失業人數再次升為16萬8千人。4月份失業率雖也再升至3.96%,然而相較於3月份的3.89%,並未出現大幅升高的現象,也未如外界所預料的突破4%,而4月份的失業人數,也僅較3月份增加5千人。由這些數字看來,似乎失業率升高趨勢已稍緩和。
失業升勢漸趨緩
面對失業率迭創新高,政府各部會紛紛提出解決失業問題的藥方。行政院張俊雄院長指出,雖然失業率的升高出現趨緩現象,但面對高失業率的現實,政府將透過8100擴大投資方案、就業輔導等政策,來改善失業現象。張院長同時呼籲失業的勞工朋友,先屈就較差的勞動條件,將來再求更好的發展。
同時,勞委會主委陳菊表示,根據各地區就業服務中心所通報的資料,目前全台灣有5萬多個工作機會,其中約30%的工作薪資超過2萬8千元,希望民眾多加利用,並呼籲找工作「先求有,再求好」,希望大家積極找工作。然而,就業機會大部分集中在北部地區,而失業率高的縣市卻大多集中在南部及東部地區,就業服務的媒介存在相當困難性。
就業訓練政策多
目前勞委會將持續推動職訓「訓用合一」等計畫,今年度至少提供5萬個訓練名額,並且要求訓練單位達到平均6成的就業率。「就業希望工程」推動至今,已核定231項計畫,提供5,613個在地的工作機會。另外,勞委會研擬中的「短期促進就業方案」中,擬由各單位提撥3%的業務預算作為聘僱臨時雇員的經費。行政院總計以創造臨時工就業機會的方式,自16日起停止重大工程得標業者申請引進外勞,並加強落實8100擴大公共投資方案的執行率等,約可創造十幾萬個工作機會,行政院認為此對失業率的降低有很大幫助。
經建會推估可能有12萬戶家庭付不出高中以上子女的教育費,教育部23日宣布擴大就學貸款的申貸範圍,今年父母突然失業的子女亦可申請,且不限定兩名子女的名額。教育部又計畫核撥4千9百萬元,補助國中小學聘用失業人士,預計提供350個工作機會。
失業給付是政府為保障失業勞工生活的重要政策之一。由請領失業給付的數字來看,自1999年開辦至今,申請人數逐年巨幅成長。1999年的初次認定申請人數為12,950人,2000年增加為24,991人,在1999年與2,000年間的成長率幾乎達100%。到了2001年1月至3月的初次認定申請人數,即已經達23,275人,幾乎是2000年整年的水準。2001年1月申請人數高達8,767人,創單月最高紀錄。2月雖曾降為6,442人,但到了3月,卻又升高呈為8,066人。失業給付申請人數的增加,一方面雖是因為申請資格的逐步放寬,一方面亦顯示非志願性失業問題的普遍。
失業沒有特效藥
綜觀政府解決失業問題的政策,不外乎增加就業機會與建構失業安全網兩類。在增加就業機會方面,透過就業希望工程、重大工程禁用外勞、8100擴大投資方案、短期促進就業方案等,這是否就能促進就業人數的增加?
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下降,原因之一為政府支出下降。以此而言,政府應有增加支出的空間。況且,台灣過去五十多年的公共建設的確落後。因此,在增加公共工程彌補過去不足的同時,也可以減少失業。但是,我們更應該體認到,「失業沒有特效藥」。長治久安的政策,仍然是改善投資環境、維護市場自由競爭的程度,而不是干預市場機能、再以新的干預政策去維護舊政策的自我套牢。
自1984年〈勞動基準法〉公布實施及1987年勞委會成立之後,台灣勞動市場自由度逐漸受到侵襲。加上立法委員們在所謂「勞工選票」的迷思,以及以為拉高法定勞動條件是照顧勞工的錯誤認知下,市場機能萎縮得更快。近年來好不容易主管機關逐漸同意放棄干預;但最近的「工時案」(立法院不顧行政部門的反對,強行降低原每週48小時法定工時為42小時),走了回頭路。如此折騰,正與勞動市場自由化背道而馳。其實,失業問題也不是那麼嚴重。全球聞名的華裔產權經濟學家張五常曾經說:「我從來不相信會做而又肯做的人,在自由市場內找不到對所學稍有關係的工作。因薪酬不理想而不幹是另一回事」。台灣話也這樣講:「甘願做牛,嘸驚沒犁可拖。」可供關心失業問題的國人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