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雕塑對一般人而言,大部份停留在銅鑄、石雕、木刻等立體雕像的印象。事實上,現代雕塑的發展,觸角已經延伸到不同的各個面向,但在豐富多元的表象下,卻也讓人感覺到現代藝術的模糊邊界。
目前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英國現代雕塑展「靜觀其變」,在台灣美術界掀起了一股小旋風。專業藝術家讚賞這是一個值得參觀的展覽,現場展出二十三位來自英國藝術家約六十一件的作品。對於一般觀賞者來說,抽象的表現方式也許令人難懂。不過,只要靜下心來慢慢欣賞,仍然能夠在觀賞中品味出一些興味來。
英國與雕塑之間
英國現代雕塑在當今藝術發展中,頗受國際藝壇的肯定,現代雕塑在英國的發展脈絡相當完整。早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就已經有非常優秀的戶外雕塑傳統,他們為了彰顯大英帝國的強盛與富裕,大量委製戶外公共雕塑,因而奠下英國優秀的戶外雕塑。
對於英國來說,雕塑有其特別的意義,聞名世界的亨利.摩爾(Henry Moore)就是英國雕塑家,爾後即人才輩出,不僅在國際藝壇受到肯定,對於「雕塑」的藝術形式及觀念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與貢獻。
自六十年代至二千零一年英國的雕塑發展豐富並且多元,在風格上有一種靜謐的詩意,整體作品則具有內斂的氣質。至於材質上的選擇,並不只局限在傳統素材的取用,表現上也走向視覺化、平面化及觀念化的呈現。
英國人較注重人與自然及環境的關係,所以表現在作品上,人性的考慮自在其中。相較於其他國家經常展示的大型雕塑,英國雕塑的尺寸是比較小的。
展覽會上的雕塑作品
走進會場迎面而來的是一個佈滿五顏六色的鮮艷花攤,桶子裡裝的花在一般市場誰都買得到,怎麼美術館也賣起花來了?原來藝術家麥克.蘭迪(Micael Landy )正在思考藝術與生活的關係,一個美麗的賣花攤販放在市場裡,它不就是我們平常買花的地方、一個和日常生活有關的商品嗎?可是一旦把花攤置放在美術館裡展出,它就成了藝術品,到底藝術的價值應如何判斷呢?
其實藝術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藝術和生活不該有界限,如果看完展覽之後,也如法泡製到市場買一樣的花回家插,是不是等於把藝術品搬回家了?
再往會場裡面走,前面牆上掛著一幅畫滿顏色鮮艷小圓圈的畫作,右邊是一 堆裝滿醫藥廢料的塑膠桶。這是戴彌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作品,他把現代人不可缺的藥丸,如百憂解、安眠藥、感冒藥等排列整齊的畫到畫布上,是暗示還是諷刺人類與藥物的不可分?把裝滿醫藥廢料的桶子圈在鐵網裡並且鎖起來的作品叫「我會永遠愛你」,其實這是創作者在思考人類與死亡的關係。戴彌恩曾說,我知道我會死,但我想永遠活著。這大概就是英國人的幽默吧!
其中,想推薦的作品,是麥克.克雷格.馬丁(Michael Craig Martin)的與天地一起閱讀。麥克把許多物件如燈泡、書、地球儀、椅子…等予以標準化,把東西簡化成黑白輪廓線,各自保留透視,但捨棄自己的尺寸,讓每件物品變成同樣的大小。當這些保有輪廓線的物件組合在一起後,即成為暫時性、透明性、非物質的一張平面作品。等到展覽結束後,作品一卷即可迅速抽離會場。這樣的作品在虛與實、大與小的探討上,給予觀賞者一個思考空間。
展覽會場上還有一件特別的作品「皇后飯店921房」,它是作者理察.威爾森(Richard Wilson)來台北住在飯店完成的。在中規中矩、四平八穩的中國式木造結構框架中,擺放許多空間錯亂的照片,像礦泉水的瓶子側放、襯衫跑到天花板、球鞋的帶子立起來了等等,這正是理察想在台灣感受921地震的創作,他思考人與空間的關係,也試想在混亂中創造出新的秩序來。
透過這次北美館邀請英國現代雕塑藝術來台展出,讓台灣的民眾可以感受到雕塑藝術的多元化。雖然抽象元素居多,但顯現出來的是精確性及對周遭環境的思考。
建議你參觀展覽時,不妨借北美館的錄音導覽來聽,會有不少的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