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8 期 2001/5/28 -- 2001/6/3 財經專欄【財經書園專欄】
 
把「人」找回來的一本書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書 名:小即是美
作 者:修馬克
譯 者:李華夏
出 版:立緒文化公司



今天,「知識經濟」喊得震天價響,縱然有人或有給予明確的「文字」定義,奈何還是充斥著茫茫的迷霧。於是,正如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R.H Coase)所言:不能夠清楚表達的意念,是永遠不可能被清楚證明是錯的;我們也可以引伸說:不能清楚表達的意念、用意不明的語言,比清晰的更易於達到「洗腦」的目的。而無論是知識經濟或新經濟,就是這樣地被琅琅上口,該等名詞也深入現代人的腦中。

不過,雖然知識經濟被有心人賦予各種內涵,但它指向「高科技」,並反映在「物質價值」上,卻是異常明確的。將知識導向現代科技和物質面向,對於人類的福祉真有正面效益嗎?關於這個嚴肅、重要的課題,在一面倒向正面評價的現實,其實無論中外都出現一小股反向思考,其能否發展成潮流,關乎人類之能否真的「永續發展」。

不可否認的,物質財貨的量大、品質優,以及種類多,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最重要的追求標的;而爭權奪利、無所不用其極,也無疑是絕大多數人活生生的寫照。在新興的「知識經濟」流行潮帶動下,這現象是否又再更一層的強化、甚至讓人的投機、貪婪,以及物化與機械化,更進一步被現代科技縱容、推波助瀾?

為何這一股追求物質享受的熱潮會延燒不止?即使在心靈空虛已明顯侵佔現代人的此刻,為何世人還是無奈地隨波逐流?「自我的失落」,以及「觀念的失根」恐怕是關鍵。自1930年代以來一直居於主流的「當代經濟學」,也需擔負重大責任。在當代經濟學裏,「慾望無窮」被視為無庸置疑的人性,且積極地以科技進步來使用自然資源、以生產更多物質來滿足永不饜足的慾求,一直以來都被當成天經地義的「福祉增進」。「非物質」或「精神」逐漸被抽離,迄今可說已蕩然無存。其間雖也出現一些反省,但往往淪為「異端」、甚至被打成邪說,或者被歸為哲學範疇,而徘徊在經濟殿堂之外。雖然環境問題的現實面,迫使主流經濟學思索永續發展,到頭來仍是堅信科技進步是解決良方,仍然未能回歸人性和心靈層面。有沒有足以擔當喚醒心靈,並植根正確觀念的通俗著作呢?

修馬克的《小即是美》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光由其書名副題「一本把人當回事的經濟學著作」已足以振奮人心,再由該書迄今已問世二十多年觀之,顛撲不破、愈陳愈香應非言過其實。我們應特別呼籲經濟學者及政府政策制定者,好好讀它一讀。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