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資料來源:1.中華民國財政部 2.《中國海關統計》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的目的,但在內外經營環境比較利益的快速演變下,企業外移、錢進大陸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企業對於各種投資、貿易的規定,也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變通辦法下,以較高成本達成其卡位與掌握先機的目的。
近年來即使仍未開放大三通,但兩岸的貿易早已異常熱絡。根據我國海關的進出口貿易統計資料,1998年台灣對大陸的出口額為835百萬美元,1999年增為2,537百萬美元;2000年再增為4,220百萬美元,其中以鋼鐵占多數,達5成以上,其次為電機設備、機械用具及人造纖維絲、人造纖維棉、工業用紡織物等。而自大陸進口的金額也自1998年的4,111百萬美元,增加至2000年的6,223百萬美元,主要為大陸產製的玩具、運動用品、水泥、燈具、寢具等。很明顯地,不論是從進口額、出口額或進出口合計來看,兩岸的貿易都逐年快速增長。
如果再將對香港的貿易也一併計入,則2000年台灣對大陸的出口額,由僅計算大陸部分的4,220百萬美元,跳增為36,545百萬美元,進口額也由6,223百萬美元,提高為8,558百萬美元。若對照大陸的海關統計,則大陸自台灣進口的金額在1998年為16,630百萬美元,2000年為25,494百萬美元,占大陸進口總額的11%左右,與台灣出口至大陸、香港兩地合計的數值較相近。另一方面,大陸出口到台灣的金額,卻反而較台灣統計自大陸進口的數據為低,這可能牽涉兩岸貿易透過香港轉口、轉運的問題,確實原因值得作較深入的瞭解。
從兩岸三地貿易資料的比對中,我們發現,彼此所做的貿易資料有相當大的落差,其中有一大部分是透過香港轉進。由此也可推知,雖然「戒急用忍」政策的實施及未能大三通,阻隔了兩岸的直接貿易,但因為香港的中介地位,使得兩岸的貿易得以順利進行,只是多轉個彎,增加運輸及行政成本。或許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是否要思考儘快鬆綁,以減少民怨!如果要落實戒急用忍,也應該要改變這種有名無實的管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