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從一花一木之中看出生氣與人情,每一朵花都蘊含深長的意義,其間哲理,耐人尋味。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插花作品,擺放在講台上、櫥窗裡,或是大廳中,一般都以西洋插花或是日本插花流派為多。近幾年中國插花逐漸站上了舞台,相較於其他各流派的花藝,中國插花之所以獨樹一格,在於它的內涵與表徵。
中國插花起源於一千五百年前南北朝,當時由古印度傳入中國,主要是以瓶花供佛;加上後來唐朝流行的春盤插花(註),成為中國早期插花藝術的兩大主流。唐朝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下至販夫走卒,上達王公貴人,不但賞花、插花、詠花,還把農曆二月十五日定為「花朝」,作為百花生日,每年都有熱鬧的慶祝場面。
在花藝中蘊含人文思想
中國人自古即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常把不言不語的花草賦予人的生命與感情,將自己的感情移到外物身上去。於是在插花中,利用花木自然的神態、形色,配合中國的人文、歷史、風俗、文化、意義等等,表現出插作者的精神與思想。中國插花的特色,在於插作中,或以花象物,或借草寓情,從一花一木之中見出生氣和人情,每一朵花都蘊含著意味深長的意義,其間哲理,耐人尋味。意境之美,才是真正有內涵的藝術之美。
松的堅忍,竹的虛心,梅的高潔,以及萱花的忘憂,薔薇的愛戀,牡丹的富貴等等,每一種花,各有其象徵意義,引人遐想。像是明代的十全插花,即是在新年時節,用十種花材,以十全十美的寓意,來表達對社會人生的一種積極的祝福。另外,清代也有利用花名組合而成的「諧音造型花」,如以柏樹、萬年青、荷花、百合等,做為結婚插花,取其「百年和合」,表示祝福之意。這種特色,在西洋插花中是很少見的。
花藝與花器的藝術
隨著瓶花與盤花的發展,加上後來的碗花、缸花,以及筒花和籃花,於是瓶、盤、碗、缸、筒、籃即成為中國插花最基本的六大花器。中國插花對待花器有兩大觀念,一為將花器視為生長萬物的大地,二為將花器視為保護花木安全的屋舍。
至於插作,則是以花木為主體,搭配大小相異、材質不同的花器,透過插作者的巧手慧心,再現造化精神。其中不僅考究形式、色彩和方位的巧妙配合,並且講求花器、花材、線條、構思以及其他維持花命的方法與技術。中國插花的花枝長短比例則取自洛書,其理、象、氣、數的哲理思考是中國四大類型花(寫景花、理念花、心象花、造型花)所蘊藏的奧秘。
寫景花重視自然美和寫實趣味,曾經流行於唐朝與明代,講求外形、光線與色彩。花器常被用以象徵大地、山水、池沼等。作品的枝腳自然,枝葉舒坦,易於觀賞並且能引起共鳴。
理念花重視社會美,理念的成分特別濃厚,內容重於形式。宋代崇尚理學,理念花即在此時樹立了插花風格。等到了明代,融合了插作者的意願與理想,從而發展出「新理念花」。花器常被用以象徵社會、宮廷、宗廟、廳堂等。作品枝腳整齊,藉由花木的屈折枝態表現出社會秩序與處世哲理。
心象花重視個性美,以主觀的手法表現抒情及插作者的內在冥想和心靈寄託。因為元代時,中原文化淪為異族統治,插作者就此走向抽象化,加深了在“質”方面的深度,也就是個人的感性重於社會的理性。花器在此象徵自我、屋舍等。作品沒有嚴謹的構成典型,極為自由浪漫,因此不求枝腳完整,另成一格。一般安置於齋室或禪房。
造型花重視藝術美,以創作為主。普遍流行於各個朝代,尤其宮中裝飾用的花或院體花均屬之。花器不拘,可有可無,一般象徵為演戲的舞台、人生、大宇宙等等。插作者往往忽視花材的生長特性而遷就造型,直接從物質構成的元素(點、線、面、塊)去重新組成創作,裝飾成分居多。欣賞者可用純粹的感覺去欣賞花木之美,感受插作者設計的超現實意趣。
中國插花的藝術,以四大類型花,配合六大花器,是變化無窮無限美妙的,除了在插花的造形藝術上展現典雅的風範,而且是深具哲理與內涵的。
註:所謂春盤插花就是以象徵廣大池塘或湖潟的陶盆來盛裝春天的花草,於立春日或人日(農曆正月初七)藉以祈求萬象更新的插作。春盤又稱辛盤,以有辛辣味道的蔥、薑等物為插花材料,除可欣賞,並可食用,有使人激昂、奮發向上,象徵一片大好前程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