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陳水扁總統在「五四運動」八十二週年紀念會表示,這項起源於「反封建、反帝國主義」的新文化運動,真正的意涵應是「反省」,而不是「反對」。他相信台灣有勇氣、有信心,能攜手走出陰霾的過去,迎向光明的未來。他也希望歷史的悲情,不再是籠罩國人心頭的陰霾,而是激勵國人開創美好前景的動力;更希望能就此免除專政獨裁的復辟,讓白色恐怖的悲劇永遠走入歷史。
陳總統更進一步指出:唯有透過「反省」,才能在傳統與現代、自我與他人的實踐準則中,得到更深刻而包容的平衡與方向。同樣的,「反省」也讓政府能夠坦然面對歷史事實,勇於承擔歷史責任。
陳總統這一番「反省五四,走出悲情」的談話,真可謂切中時弊,值得國人深省。回顧國內動盪不安的政情及近百年來苦難中國的歷史,當可清楚看出,為政者罔顧人性與人民真正的福祉,只知擁抱近利與權力,所做出的錯誤政策,真是像毒蛇猛獸一般,荼毒天下蒼生,遺禍後代子孫。
而這些利慾薰心的政客,終將在時間的驗證下,不旋踵之間就成為千夫所指的歷史殘渣,被人們唾棄而遺忘。
人之所以貴為萬物之靈,正是因為人有智慧,能夠「反省」,才能成長進步。在歷史上的昇平盛世,必有不懼深思猛省的明君,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處理國政,深怕一已之利,讓人民吃苦受罪。而且每逢重大的天災地變,也都茹素淨身祭天,痛陳自己的過錯,祈求上天垂念蒼生之辛勞,勿降罪於民,而由自己承擔一切的過錯。
盛唐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在諍諫大臣魏徵死時,曾感慨的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見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唐太宗之英明,正因為他知道時刻反省自我,時刻以天下蒼生為念,故能開創太平盛世,名垂千古。典範在夙昔,值得效法借鏡。
如果政治人物都能夠反省自己的過錯,看看自己哪些地方還做得不夠,是否愧對人民的期望與託付,則五四三、八卦之類的紛爭自然減少,社會也必然趨向和諧。在此國政困頓之際,國人若能掀起一股「反省運動」,必定會有一番新局面、新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