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新紀元之初,全球經濟何時復甦佔據媒體大幅版面,而經濟成長率的漲跌則是眾人最關心的數據。那麼,經濟成長率究竟是什麼?簡單說,經濟成長率就是一國國民所得的增加率;若以一年為衡量期間,則某年的經濟成長率是指該年國民所得的增額佔前一年國民所得的比率。那麼,國民所得又是什麼呢?
● 國民所得的意義與衡量
國民所得是一國總體經濟活動水準的衡量,也是最常用於比較國際間經濟福利的指標。國民所得又有不同的統計標準,最廣為使用的是代表總產出的國內生產毛額(簡寫為GDP)。一國的GDP,是指該國境內在一定期間內(通常是一年)所生產出來,供最終用途的所有物品與勞務的市場總價值。因此,GDP包括「本國境內」之外國人參與的生產值,但不包括本國人在外國的生產;非「本期」生產的產品(如二手貨的買賣)不計入,但包括本期生產尚未售出的存貨;為避免生產價值的重複計算,非「最終產品」(如中間原材料)也不計入,只計算那些生產出來直接供私人消費、政府消費、投資或出口等最終用途的產品;還有,那些沒有透過市場交易的經濟活動(如家務、休閒)或負產品(如環境的破壞),由於缺乏市價,也不會計入或自GDP扣除。
有一項類似GDP的國民所得統計,稱為國民生產毛額(簡寫為GNP)。GDP以一國的國境為界,而GNP則以一國的國民為界。因此,GNP是由GDP加上本國人參與外國生產(如大陸台資)所獲報酬,再減去外國人參與本國生產(如外勞)所獲報酬。下圖是台灣近二十年以實質GDP計算的經濟成長率(2000年台灣5.98%,美國5%,1999年日本0.2%)。
● 所得不等於經濟福利
GDP或GNP的衡量,是否能完全掌握全民的經濟福利?不見得。例如,地下經濟各國皆有,但因調查不易難以正確估算;許多沒有經過市場交易的活動,對人們的生活卻有莫大的助益,但都未計入國民所得,如家庭主婦的料理家務、教養子女的生產價值,休閒(如週休兩日)對個人生活品質的提高等福利。而隨著國民所得的增長,造成許多環境污染的負面影響,也沒有從國民所得扣除。最後,國民所得的果實是否為全民分享,也無法從所得水準中反映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