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4 期 2001/4/23 -- 2001/4/29 論衡
 
從修煉的本義看灌頂
「只圖上師灌頂,不想學法修心」是徒勞而無用的
卓夏方  
 

在中共的抗議聲中,在台灣佛教信眾的期待中,久違的達賴喇嘛又踏上台灣的土地了。除了緊湊地禮貌性拜會台灣政商界人士之外,達賴此行來台的主要活動是為期四天的「心經講座」以及兩天的「灌頂法會」,並且是先講「心經」後「灌頂」。

這樣的活動安排順序其實具有很深的涵意,它隱喻了佛法的修持是以心性為先。因此真正的有心人,理當先認真參與為期四天的「心經講座」,誠心地體會佛法在心性修持上的要義,然後方能於後續兩天的「灌頂法會」中真正獲得加持。

但是這種順序與涵意卻往往為許多人所忽略,以致前四天的「心經講座」聽眾不到八千,而「灌頂法會」卻扶老攜幼的湧進了一萬七千人,擠滿了整個會場(至於那些擠不進會場的民眾,只好藉由法會場外所架起的超大電視牆,與場內民眾同步參與灌頂儀式)。此種懸殊的人數差距,顯示了部分民眾「只圖上師灌頂,不想學法修心」的心態。

不可否認,相信灌頂的人必然相信宇宙中有佛菩薩的存在,也相信佛菩薩是慈悲的,具有普渡眾生的宏願,因此也才會認為透過灌頂儀式,能夠得到佛菩薩的護佑,以便能夠消災解厄,並獲得智慧與福份。

但是,如果從佛菩薩是慈悲於所有眾生的這個前提來思考,那麼佛菩薩必然不會只護佑參加過灌頂法會的民眾,而是會護佑所有的生命,會為天地間所有正與善的因素負責,那麼參不參加灌頂法會又有何區別呢?

如果一個人參加了灌頂法會,卻沒有意願真正懺悔自己過往的錯誤並努力做一個更好的人,那麼他日後可能還會不斷犯同樣的錯誤或甚至變本加厲,佛菩薩能夠真正護佑這樣的人嗎?如果佛菩薩這樣做了,那不等於給不願改過向善者漂白,讓他安心地繼續做壞事嗎?大智慧的佛菩薩又怎麼可能會如此呢?反之,如果一個人沒有參加灌頂法會,卻真正想要努力改變自己不好的思想與行為,做一個越來越好的人,那麼慈悲於眾生的佛菩薩又豈能不護佑他呢?

因此,從理性與邏輯上來分析,真正能夠獲得佛菩薩護佑的關鍵,當不在於其人是否參加過灌頂法會,而在於其人是否真正想要「修心向善,昇華個人的思想,完善個人的言行」。達賴喇嘛先講述四天的「心經」,然後才進行「灌頂」,其意義可能也在於此。

許多人都會認為,人的一生確實有許多的苦惱。但是,靜下心來從苦惱的根源處想起,也許會發現許多苦惱都是由慾望所引發。由於人們不斷追逐各種慾望的滿足,這種追逐同時也不斷擴大了慾望,使慾望永遠無法滿足。慾望的追逐又會伴隨著擔心得不到或得到後害怕失去的恐懼,於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滿足個人的私慾,就可能會做出傷害別人的事。

許多人就陷在這種慾望與恐懼交織以及爭爭鬥鬥的漩渦中,使自己越來越不安,越來越焦慮,活得越來越苦,也越來越累。於是灌頂就成了期待中的一帖救急的特效藥。但是達賴喇嘛卻指出:「信徒在接受灌頂之前,應能擁有菩提心及空正見的基礎」、「若為了個人私慾而受灌頂,那是糟蹋了殊勝之法」、「若灌頂便能獲得證量,那不是連一般的牲畜如狗、貓,也可以入密了?」由此可知,若「只圖上師灌頂,不想學法修心」是徒勞而無用的,參加正法的灌頂法會也不可能有助於達成個人的私慾。

達賴喇嘛來台主持六天的講經與灌頂法會,其真正的意義也許是要提醒許多陷於苦惱中的現代人,人的私慾恰恰好就是煩惱的根源。因此唯有不斷修持個人心性,去除各種不好的慾望,昇華個人的思想,完善個人的言行,在人世間積極任事卻不執著於個人得失,如此才能超脫世俗的苦惱,得到真正的喜樂。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