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4 期 2001/4/23 -- 2001/4/29 台灣生命力
 
上中下游同心 彼此關心 創造三贏
在一派祥和的經營方式中 為台灣經濟創造無窮的生命力
林谷均  
 
林政志與四歲小女兒

自從3M公司在電視大肆廣告其無所不能的「魔布」之後,許多人開始好奇,這塊看起來會飛天、會鑽地的是什麼東西?這就是超細纖維擦拭布,主要用來擦拭高級鏡面,如電腦螢幕、鏡頭、眼鏡等;又因為去污效果超強且不傷物體表面,拿來清理廚房頑垢、洗車等也有奇效。其實,這塊市面上當紅的新產品,在五年前,創舜興業有限公司就開發成功,用了一個更動聽的名字:奇蹟布。只是礙於沒有國內通路及品牌知名度,這家本土的中小企業只能以外銷為主,以致國內消費者較不知道。


看清自己 老二哲學

3M公司把市場做大以後,相對的也給創舜帶來無限商機。創舜的負責人林政志從未想在市場上當老大,身為中小企業主的他,覺得在市場上當老二是比較沒有風險的選擇,而他等的也就是這一天。只不過,這一等就是五年。最近,創舜把超細纖維具有吸水、清潔的特性發揮到極致,並配合國人開始喜歡泡溫泉的休閒偏好,在台灣推出一款「美之纖」SPA美麗禮盒,讓國人也能有這個福氣享受這種高科技的紡織品。


國寶級的布牛

林政志出生於南部,在鄉下長大,到台北求學,台大經濟系畢業後,有別於從事金融服務業的同窗好友,林政志一頭栽進「稻田上的紡織城」-彰化縣和美鎮,從事最傳統的「和美織仔」-工業用布的買賣。

回首來時路,林政志稍有感慨。他說,當時真的是「布牛」,每天開著小貨車南北送貨,還要拜訪客戶跑業務。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他自嘲地說。公司裡的每一件事都自己來,真是標準的「校長兼撞鐘」。經常有上游廠商笑話說:「台大畢業,不去台北銀行上班,也不去當老師,還來跟我們搶飯碗。」其實哪有什麼搶飯碗?林政志認為自己做得好,給他們訂單,反而是給他們飯碗呢!所以當時並不以為意。多年後才會意過來,喔!原來他們想的是「台大畢業也不過如此爾爾。」想來不覺莞爾。不過,最後能在這裡贏得「國寶級的布牛」雅號,也算是感受到鄉下人對讀書人的一點點尊重吧。


書生從商 遠離交際應酬

從事紡織這一行十六年,林政志基本上還蠻享受的,他認為當老闆也很有挑戰性。可是當初剛入門時也曾被惡形惡狀的客戶嚇到。怎麼有人下起訂單來就像大爺,頤指氣使的,他心想自己真要為五斗米折腰嗎?怎麼有客戶付錢時就想盡辦法要扣錢,真是無奸不成商嗎?做生意非得抽煙、喝酒、應酬嗎?真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嗎?

為此,林政志也曾有過掙扎,甚至想打退堂鼓。記得做生意之初,第一次陪客戶上酒家,就看到大爺撒錢,欺負未成年少女。不過,這個經歷除了讓他徹底看清商人本色外,也讓他更清楚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經營者。從此,他寧可選擇人煙稀少的小徑一路走去,拒絕抽煙、喝酒。他想,一定也有不少客戶跟他一樣,不會抽煙、不會喝酒、不喜歡應酬,而是把品質、服務擺在第一位。

於是,林政志儘可能淘汰不好或合不來的客戶,然後把多出來的時間與精神用來把品質、服務做好。結果,客戶雖然減少,營業額卻增加了。天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樂得輕鬆!多年下來,生意照做,而且更結交了許多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超越利益的勞資關係

創舜的員工相當信任這位誠實、樂觀又帶點風趣的小林老闆,多年來一直跟著他,不僅不怕領不到薪水,反而把他們的積蓄、年終獎金放在公司裡。甚至已離職的會計小姐都說,沒關係,繼續放著。林政志始終抱著一種觀念,即使自己領不到薪水,也要把員工照顧好。在能力範圍內盡量給他們比同行還高的薪水,把一些需要外包的家庭代工,優先包給員工的家屬。不管公司情況如何,員工們相信總有一天公司會「翻」起來。有時林政志對跟他最久的阿富開玩笑說:「歹勢,你跟不對人了。」阿富也總是回答:「麥啦,我對你有信心。」這種完全超越利益的勞資關係,相當難得。


一不小心還會撿到小餡餅

在傳統紡織業中,沒有去大陸投資的,實在少之又少。創舜公司為什麼不去大陸呢?林政志表示,有些錢不是我們能賺的。大陸的市場雖然很大,勞動成本低,利潤也可能很高,可是相對的風險也高,而且大陸政治、經濟都不穩定。凡事靠關係、搞特權,又得吃吃喝喝,如果沒有投機性格,怎麼做生意,怎麼生活?

在大陸有可能把市場做大,但是有些事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的。林政志寧可選擇在台灣走「小量多樣」的路線。靠品質、開發創新、具特色的產品,賺一點點微薄的管理利潤,而不是高風險的暴利。七年前林政志就選擇這條路,而且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林政志還表示,有人說阿扁總統上台後傳統產業走光光,其實想走的早就落跑了。台商愛衝、愛拼到哪裡都一樣。在大陸拼起來就像是關公舞大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投資大、輸贏也大,看來不見得好到哪裡去。

林先生幽默的說:「事實上,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當大家一心想著搶大餅而棄芝麻於不顧時,撿撿芝麻就夠我們活了,何況一不小心還會撿到一塊小餡餅呢。所以留在台灣,沒啥不好!」


功利主義潮流中的異類

創舜興業公司的靈魂人物林政志,有著與眾不同的經營哲學。不忮不求、盡其在我、無為而做,可以說是對他頗貼切的寫照。這在目前台灣拜金、功利主義至上的社會潮流中,可說是一個異類。或者,我們何嘗不能說這是一個不起眼,但引人深思的清流呢?

常言道:「商場如戰場」。而創舜一反商場陋習,和各方人馬誠心互動,在一派祥和的經營方式中,為台灣經濟創造無窮的生命力。


一諾千金 重義的商人典範

商場做生意講信用,古今中外皆然。長期累積的信用可以為公司帶來龐大的資產。只是,有時候這種資產是用慘痛的代價換來的。三年前,有一個客戶與創舜共同開發一組新產品,口頭上(礙於該公司規定,無法訂定契約)要求創舜「專賣」給他,不得賣給其他人,但保證在某段時間內會出一大批貨。由於是長期老客戶,林政志也就答應了。

於是,為了客戶大量備料、生產。可是這時候卻發現這家客戶本身的加工技術有問題。當然,客戶不承認,認為是創舜供應的布有問題。為了突破困難,林政志每天在客戶與工廠之間兩頭跑,想盡辦法配合,至少在自己生產的部份力求穩定。沒多久,市場上就知道只有創舜可以生產這種特殊布。以前認識的就直接找上門來,不太熟的就透過關係來找他,還有語帶威脅的,希望創舜也賣給他們。為了信守對客戶的承諾,林政志對所有其他客戶說抱歉,連樣品都不方便提供,一下子得罪了不少人,再怎麼解釋都無法獲得諒解。

「沒有契約,你怕什麼。」有人這樣告訴林政志,可是他依然不改初衷。其實,這時候為了開發這產品,在帳面上已經虧了四百多萬,可謂損失慘重!即便如此,他依舊堅守承諾,希望客戶能儘快突破困難,開發成功,因為他想:客戶可能比他虧得更多。「我不能說跑就跑。別人笑我傻,沒關係。我對得起客戶,也對得起自己。也有別人警告我會成為其他人的拒絕往來戶,我不擔心,我並沒有對不起他們。而且,下次換他們與我簽約時,一句話,我一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這一次的合作沒有成功,但我們得到了經驗,當下一個客戶再來時,我們可以駕輕就熟。」只是這一等,時間又是兩年,直到去年底才又有客戶找林政志配合生產這項令他損失慘重的產品,並且大量下單。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真正「重義」的商人典範,這在當今社會已不多見。


在大風大浪中站穩腳跟

講到台灣傳統紡織業,用「目屎你著撥不離」來形容,大概是相當貼切的。在這人人看壞的夕陽工業裡,林政志一待就是十六年。他負責創舜這家小而美的公司,既不曾轉業,也不想轉業。 之所以能在惡劣的大環境中存活下來,林政志覺得「上中下游同心、彼此關心;創造三贏、久久長長」是十分關鍵的。

創舜是一家工業用布中盤商,夾在上游供應商和下游顧客之間。而上、中、下三方,可說是「吃同碗飯,穿同條褲」,連成一條生命鏈,任何一個環節出差錯,都可能危及整體。林政志認為「品質」與「關心」,才能夠創造三贏的局面。

一般的中盤商,往往下訂單給工廠後,都是翹著二郎腿,等著工廠出貨即可。但是,林政志自始至終並沒有這樣做,反而經常到上游工廠監控品質,堅持從第一個步驟就把品質做好,而不只是在最後成品出來後才去驗收而已。這也是林政志自認做得比別人辛苦也比別人好的原因。他認為,對加工廠要求「給我品質,其餘免談」;然後才能對客戶說「給我訂單,我給你最好的品質」。這樣大家才能在大風大浪中站穩腳跟。

「當然,上游加工廠願意長期配合出貨,更是我最大的本錢。有時還給我比較長的票期,讓我感動莫名。大家這麼挺我,只要交貨沒問題,創舜根本就不會轉單。無論將來成功與否,我都應該感謝他們。」


吃苦才能惜福

講起創業的經歷,林政志滿腹辛酸、不勝唏噓。當初是兄弟合作的家族企業,後來因為多種因素不得不分開。別人是分家產,而他分到的卻是債務;人家創業是由零開始,他卻是由負開始。講起來沒人會相信,解釋起來也很困難。可是他秉持著不欠任何人一分錢,不讓曾經幫助他的人受到傷害的原則,他更是戰戰兢兢的跨出每一步。也許正是這種草創的艱辛,反而讓創舜的腳步比別人踏實。

經歷艱辛的創業過程,林政志非常感激他太太無怨無悔地付出。他回想當初,如果不是太太的同意與支持,大概也不會造就出他這個超細纖維布的先驅。這幾年下來,林太太並沒有存款、也沒有私房錢。連她當副教授的薪水,也通通倒貼給公司的開銷。她的提款卡始終都是放在公司裡。為感懷太太的犧牲,所以,林政志在商場上,即使經常被人取笑回家吃晚飯之舉,他也不以為意。林政志這樣的作法看似P T T(怕太太),不過他覺得,這是他對太太體貼與尊重的表現。


經營哲學
不一樣 才會出頭天

談及個人的經營理念,林政志表示,他喜歡在夾縫中求生存,有時候越冷門的東西越能引起他的興趣。跟別人不一樣,就是創舜的特色。和美算是台灣三大紡織重鎮之一,主產工業用平織胚布,林政志卻逆勢開發針織布。因為,創舜是小公司、新公司,不需要在已沒有競爭優勢的市場裡跟大廠硬拼。比商譽,創舜是什麼公司—沒人知道。比價格,都已是見骨的死豬價—沒空間。比財力,還不夠人家一個手指頭捻的。

於是,佳績布……一種針織布,這種大廠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相對小量市場,就變成創舜切入的目標。在不太引人注意的情況下慢慢開發,一方面先把品質調整好;一方面再把同樣的東西提供給不同客戶,甚至是不同市場。就這樣在針織布這個領域裡,創舜不知不覺的取得優勢,成為寡佔者之一,甚至是品質與價格的領導者。「佳績林」的名聲不逕而走。


開發新產品 待價而沽

品質好,當然比較有可能有訂單,只是其他同行沒招了,只好殺價,念經濟的林政志可不想走這樣的路。那麼還有什麼別的籠絡客戶的方法呢?於是創舜開始依客戶規格準備物料,為客戶準備庫存,讓客戶無後顧之憂,漸漸的就會被創舜套牢。

林政志把客戶的庫存準備好,讓客戶一想到訂單(尤其是緊急訂單),就想到創舜。甚至是當他們「凸槌」時,更不得不來拜託一下。因為創舜的服務比「宅急便」還好。給客戶習慣這種隨傳隨到的便利之後,他就再也不會對你搖頭了。不過,這是早期的事了,如果是現在的話,這樣做可不行。因為現在產品生命週期短,變化快、差異大、規格多,可能存貨還沒準備好,該產品就已經被淘汰了,那就真的變成賣不出去的庫存了。

如何隨著市場做靈活的變化,一直是林政志不敢稍加輕忽的,這也是台灣中小企業頑強的韌性的來源吧!


讓客戶保持零庫存 打響知名度

存貨策略成為過眼黃花之後,傳統紡織也越來越難做,創舜開始改弦易轍,選定某些有潛力的產品努力開發。這便是林政志開發「超細纖維擦拭布」的由來。創舜不積極拓展行銷通路,而是待價而沽。但是,該申請專利,該申請商標一樣也沒漏掉。機會總會眷顧有準備的人。「開發」跟「等」看似矛盾,其實就是無所求而自得。至於有沒有訂單,則看是否有有緣人正好喜歡或需要這項新產品。

林政志看似消極的經營哲學,的確非常另類。想不到這種「坐以待單」、待價而沽的方式,經年累月下來,居然讓創舜在超細纖維方面也有了不少客戶,也闖出了名號。目前在台灣,只要有廠商需要清潔或擦拭用的超細纖維布,大概沒有人不曉得創舜。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