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3 期 2001/4/9 -- 2001/4/15 論衡
 
從生命的終極意義看自殺
簡百志  
 
年輕人的心情需要有人了解(攝影/謝趙容)

對於懂得生命意義的人 生死其實是小問題 他可以忍受活著的痛苦 也無懼於死亡的召喚


又一個年輕的生命消失在他自己的手中!還來不及聽見他內心的聲音,就失去他的蹤影。還來不及弄清楚這前因後果,世人即將忘記這教訓。我們又一次在哀嘆中尋找,在惋惜中思考,願我們的年輕學子不再放棄可貴的生命。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寫過一本社會學的經典之作《自殺論》,說明一個社會脫序的等級愈高,人的自殺率會愈高。台灣社會日益增高的自殺率是一種社會脫序的表徵,不能全然歸咎於學生個人的心理適應力不夠、課業壓力太大,或是情緒的障礙太重。這也非強化任何外在的訓練即可以完全避免。事實上,從林姓學生留下的札記和信件,他是一個對生命高度自省的人。他的自殺是屬於尼采式的。他只是一個冒出來的個案,告訴我們,資優的青年學子所面臨的問題。我們已聽不到逝者的心聲,但是,我們還可以聽到生者的內心故事。只是,有人真正去聽了嗎?

跳出社會學的分析和現代心理學的理論角度,從生命意義,從終極關懷的層面看,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顯示給我們的,是一個甚麼樣的生命圖像?如果活著的人只像行屍走肉,只曉得及時行樂,那麼一個找不到自己活下去意義的年輕人的死,在告訴我們甚麼?他在死前一刻想的是甚麼?我們往往把自殺的人想像成是不理智的。然而,我們有沒有反問自己為甚麼而活?我們是理智的活著嗎?其實,在沒有真正弄清楚尋死的人為甚麼死之前,任何的詮釋都只是假說。

自殺的人,肯定在他尋死的那一刻裡,已經找不到繼續活下去的意義了。其實,只要清楚知道生命的意義,壓力是可以忍受的,痛苦也可以承受。甚至會是喜樂地承受著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苦難。而這樣的人生意義,實非透過輔導、諮商乃至於一般的倫理教育可以達成的。或許,我們可以教育庸才,但未必能說服天才。

如果,你有機會在他臨自殺前的一刻和他談話。你會對他說甚麼?如果他要你給他一個活下去的理由,你會告訴他甚麼?其實,你要告訴他甚麼,並不重要。你是否想過這樣的問題?你每天的生活內容是甚麼?你不自殺而過著這樣日復一日的空虛生活,原因是甚麼?或許,你會說,活著就是了,別想那麼多!但是,如果你對生命的意義懂得並不比一個尋死的人多,那你能挽回甚麼?也許,你想勸他的理由他比你還清楚呢!

我們也看到一些不會想尋死的人,正用著另一種方式傷害自己的生命。就是那些不懂得生命意義的人,幹著傷天害理的事。那些行屍走肉的人,雖生猶死。對於懂得生命意義的人,生死其實是小問題,他可以忍受活著的痛苦,也無懼於死亡的召喚。這是用很高的標準來講。蘇格拉底也好,文天祥也好,都有此境界。他們對人生的意義有著超常的了解。

那麼,我們可以實際去了解一下,國高中生的生活意義是甚麼?他們從小到大學到甚麼?他們對生命抱持甚麼態度?對這件自殺個案,他們又有何看法?是冷漠地笑他傻,還是會反省自己活著的價值?如果,你有機會和這些學子們談到這件事,你會發表甚麼樣的看法?你能打動一個勇於思考的年輕人的心嗎?不要勸他麻木!不要勸他來日方長,可以享受人生!不要勸他安份於凡夫俗子!不要鼓動他的野心!不要用連你自己也不清楚的道德標準規勸他。一個理性思考的尋死者,需要的是更高層次的啟蒙。讓他的思想走出狹窄的框框,真正認識生命的意義。

由於現代人對生命意義、價值等人文關懷的缺乏,致使生活痛苦。即使有許多讓人暫時忘卻思考生命價值的活動,但是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人有生必有死,生死之間的事是人生!那生死之外的事呢?人生和生前死後的因果關係呢?或許,生命的意義就在其中!或許,明白了這些,才知道珍惜此生。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