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行政院主計處發佈的台灣2001年2月的失業率又創新高,達3.73%,失業人口36萬人再加上經建會公布的景氣對策信號燈仍處於憂鬱藍色,此對持續與不景氣奮鬥的台灣居民而言,無疑又被提醒目前的景氣真的很冷。
失業率、失業人數創新高,表示在勞動市場中有工作能力並積極找工作的人,無法在其所設定的勞動條件下覓得理想工作者增加。在1996年以前,這部分人約有16萬左右,但在1996年,短短一年內躍升至24萬人,除因產業結構轉型、產業外移以及經濟不景氣外,外勞政策的逐漸放寬、〈勞基法〉適用範圍擴大等政策所引起的連動性,都不容忽視。在這些不利因素下,一般人所關心的失業族群常以中高齡為對象,因為在既有的退休制度下,除年齡的限制使得新技術、新知識學習不易外,薪資條件也無法與外籍勞工競爭,中高齡勞工失業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從年齡別來看失業人口,所占比重最高的卻不是45歲至64歲的中高年齡層,而是25歲至44歲的青壯年失業者,失業率最高的則是15歲至24歲者。以1995年來看,青壯年失業者有8萬2千人,占全部失業者的49.70%,失業率為1.45%,而中高齡失業者僅佔7.88%,失業率為0.61%;1996年青壯年失業者突增至12萬7千人,比重提高為52.48%,失業率為2.23%,中高齡失業者比重增為10.33%,失業率為1.17%;2000年,青壯年失業者人數又再增至15萬4千人,比重也增為52.56%,失業率為2.64%,中高齡比重也升至15.2%,失業率為1.75%;迄2001年2月,青壯年失業人口已突破19萬人,達19萬4千人,占所有失業人口的53.30%,失業率為3.32%,中高齡失業比重升為18.13%,失業率2.60%。
年齡別失業資料呈現這樣的訊息:中高齡失業雖嚴重,但從人數及失業率的高低來判定失業問題中的相對重要性,則25歲至44歲的青壯年更值得關注。因為在日新月異的知識經濟時代,職場的競爭更加激烈,退休年齡的提早,勢不可免,在學習新資訊與運用上,青壯年的投資效能應遠高於中高齡者,所以在除了鼓勵多僱用中高齡勞工之外,更不應忽視青壯年勞工!
由勞工立場看,建構具全球競爭力優勢的知識經濟已成為台灣新世紀產業發展的願景之一。目前我國各項產業政策都以「知識經濟發展方案」為依歸,為了提高個人在就業市場的競爭性與在勞動市場的存活率,終身學習及職業倫理和工作心態的正念之培養,已成為在21世紀立足的必要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