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2 期 2001/3/26 -- 2001/4/1 財經專欄【 財經書園專欄】
 
亙古彌新的《資本主義與自由》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當然是主角,記得一位哲人曾說:「知識有兩種,一種是亙古不變的,一種是與時俱變的。」大家應該都會同意,不變的知識比較可貴,但是不容易創造。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利曼(M.Friedman)的這本《資本主義與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就是這種知識。

這是一本沒有數學符號、沒有任何幾何圖形的「敘述性」著作。弗利曼將各個社會中都常見的十二個重要問題以淺顯之文字、流利的文筆提出精闢的分析, 這本早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書,是弗利曼根據其在一九五六年的一系列演說內容結集而成,據此推算各篇文章正是弗利曼壯年期精力充沛、生產力達到頂峰時的傑作。

如弗利曼所言,本書初問世時受到了漠視,但經過二十年,至一九八0年初期,書中的自由經濟精神就已蔚成世界潮流,如今更是方興未艾。不過,正當自由經濟思潮似乎襲捲全球的今日,弗利曼卻又透露出異於一般人的憂慮,此由他在一九九三年為《資本主義與自由》中譯本所寫的序言中可看得清楚;他說:

「政府干預市場的年代已因輿論而有所改變,儘管如此,政府干預的行為並未隨著觀念的改變而同等變化。

相反的,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政府的角色自一九六0年代以來,非但沒有減弱,且有增強之勢,今天的政府花掉國民所得的一大部份,採取更多的管制,且更細膩地干預到個人的生活。

......

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的例子顯示,一旦透過市場機能贏得繁榮之後,常有強烈傾向走向社會主義國家之型態,要維持市場機能的運作可能比導入市場機能來得困難。」


弗利曼在該序文中表示對台灣的瞭解不深,因而不敢說台灣的情況與他所描述的西方國家態勢相同,且他謙虛地表示《資本主義與自由》在台灣發行也許像是運送煤炭到電氣化的城市。弗利曼言下之意是,台灣早已遵循本書所闡釋的自由經濟理念,因而本書在台灣面世恐怕是多此一舉。其實,台灣的現況比弗利曼憂心的西方世界之演變,也許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本書所論述的十二項問題大都正在台灣萌芽,這些課題都圍繞在「政府」角色的如何扮演,這也正是台灣當前政權輪替後政府之主要困境所在。癥結在正確觀念的無法生根,而政府是主人,人民是僕人的迷思,還深印在國人心中,如何導正?我們可在弗利曼這本書的導論和第一、三章找答案。金融自由化、WTO衝擊、教育自由化、職業證照、勞資關係諸課題的迷思,也可在本書有關章節中尋得迷津。此外,社會正義、公平、社會福利是近幾年台灣各界熱烈推動的理念和措施,這些看似增進人民福祉,實際上卻可能引領我們走向「奴役」之路的迷思,弗利曼在本書的第十、十一和十二章中提出破解之道。

是的!不朽的名著非但沒有過時之虞,還會有愈陳愈香的魅力,《資本主義與自由》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此時的台灣,這本三十多年前面世的書所探討的十二個問題,正是醞釀中的重大課題,讓我們一起在書中找尋明路吧!

(米爾頓 弗利曼著,藍科正、黃美齡譯,
中譯本由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2月出版)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