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require '../adsleft.htm';?>
北京證監會在宣布開放大陸居民買賣B股,為防止B股股價過度飆漲,曾考慮在停市後重新開市時,允許漲幅不予設限,希望價格在兩、三天甚至一天即可完全反映,而不必遷就目前上下百分之十的漲跌停板限制。據報導是因為電腦程式修改不及,同時也認為不宜輕易改變A股和B股漲跌幅,因此仍維持百分之十的漲跌停限度。預料至少應可漲至百分之五十以上時才會產生震盪行情。
大陸B股在停止七個營業日後,2月28日是復市第一天。上海第一天開戶數超過七萬戶,是過去十年來B股開戶數的一半。深圳首日開戶,總戶數也超過五萬戶,是過去十年來的百分之四十。保守估計在復市兩天內,新開戶數在二十萬戶以上,也使上海和深圳地區銀行的外匯存款數急速增加。2月28日深圳、上海114種B股股票全部漲停,並呈現惜售心理,上海甚至發生一家券商因投資人無法掛單買進,因而毆打券商業務員的事件。
● 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陸B股 ●
大陸掀起的B股熱潮,確實吸引了廣大的新增投資人開戶並進行交易。至於台灣的投資人因為法令並未准許投資大陸B股,並且多數準備不及,因此,開戶並不多。據報載,中央銀行決策官員指出,大陸宣布開放B股,短期而言對我國金融市場影響不大,也不至於如外界所擔心的引發資金大量外流。主要是投資人對大陸股市仍有戒心,因而不會在短期內投入鉅資進行買賣,所以B股的吸金效應將不會很明顯,更簡單的說就是看得到但是吃不到。
台灣的投資人在科技股受全球需求減少而逐漸退燒之際,因B股又留下不少想像空間,所以資金動能快速移動,對B股開放相關的消息,也存在若干利多的題材。例如傳言在大陸設立的合資證券公司或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將可獲准買賣A股。針對此一傳言,中國證券業協會秘書長已出面否認,希望外界不要輕信此類謠言,換句話說,A、B股合併在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之前,不可能開放外國人買賣A股,因此A、B股合併為時尚早。
由於大陸開放民眾投資B股,引發台灣投資人尋求大陸股市適當的基金投資標的。不過陸委會認為國內投信基金不宜投資香港紅籌股,因此證期會將發函限制投信業者持有紅籌股(公司設籍香港或第三地,但中資具備主導權和影響力),預料在國內投信海外基金中有11檔約15億元受影響,對市場衝擊不大。
● 中國概念股成台灣股市焦點 ●
既然投資大陸A、B股以及透過海外基金投資大股份為法令所不許,台灣的投資人自然就將目光轉向在大陸有轉投資、子公司已經在大陸上市或即將上市等中國概念股(中概股),希望B股熱可延燒到中概股而獲利。在證券交易所和櫃檯買賣中心上市或上櫃的八百多家公司,有資料可查的就有324家與大陸有投資關係,都屬於中概股。此外,也有大股東以私人名義進入佈局,因此,中概股的定義有擴大和模糊的傾向。
中概股既然成為最近台灣股市的焦點,投資人仍應慎選中概股,瞭解其對台灣上市(櫃)公司的關係和影響力,才能有獲利的機會。投資人要了解的資訊包括中概股大陸廠的行業前景、設廠歷史、有無競爭對手、是否開始獲利、核心獲利產品的獲利對母公司的貢獻度如何、是否逐漸進入投資回收期、是否具兩岸大三通題材、大陸市場是以內銷或外銷為主、子公司是否已經在大陸上市或規劃上市、標的股的股價如何、是否具摩根及中概雙重概念屬性等等,均應詳細調查研究。一般而言,在大陸深耕、且獲利穩定的股票,較易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 注意大陸B股的可能泡沫化 ●
投資人也要注意在B股熱的帶動下,近日據傳也有地下投顧代理大陸券商,在台灣招攬投資人開設B股交易戶,並提供代客操作服務,業者並且在網路廣發電子郵件,大肆招攬客戶。證期會主委朱兆銓在2月28日表示,任何非經合法管道的投資行為,風險相當高,投資人必須考慮相關風險,以免血本無歸。如果違規投資大陸B股,最高可罰五百萬元。除考慮罰款外,投資人在注意商機的同時,也應有B股是否可能成為泡沫的風險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