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require '../adsleft.htm';?>
自然像一把鑰匙,開啟了我封閉的心,讓我卸下不必要的
帶著爽朗的笑容,牛樟娓娓述說著他成為「自然解說員」的經過。他的言談充滿感動和喜悅,彷彿只要你有耐心傾聽,他將毫不保留地告訴你更多、更多、更多……。
事實上,牛樟原本是個木訥、拙於表達、不喜歡主動同別人打招呼、見到女孩子便會臉紅的人。 「真的,我做到了!從很多不可能做到可能!」回想從前,牛樟揚起驚歎,亦不禁訝異那自己的轉變。 轉變,就在懂得關懷自然的那一刻開始發生。
牛樟生長於桃園大溪,觸目盡是山水,對野花野草素有認識,但只對它們強筋健體的藥效或野外求生的功能感興趣。三年前,他讀到徐仁修先生的書,心弦震動,一股對大地的愛被喚醒,便參加了「荒野保護協會」的「自然觀察班」,又一路受訓,升任「自然解說員」,投身成為熱心付出的義工。
「自然像一把鑰匙,開啟了我封閉的心,讓我卸下不必要的羞澀和隱藏,釋放出真實的自己。」在引導民眾觀察環境生態的活動中,牛樟學會分享他的體悟,學會流利解說孕育在自然界的珍貴訊息。他變得積極、親切、勇於表達,他的潛能,也突破極限延展為無限,在一次又一次的付出當中發光發熱。
牛樟進一步比喻「加入『荒野』猶如進入修練的一個法門,但沒有教條規範,是在很愉快的情境下修練達成。」 同時,由於有機會接觸各式各樣的人,牛樟更了解人性,更能包容地面對別人的企圖。例如遇上覬覦藥用植物的人,牛樟宛如看見過去的自己,會用溫和的態度告訴他:「藥草不能單味用,認識不清任意採食反而有害。」勸對方打消貪念,或者會故意說那並非對方想要的植物,倘若對方仍拿出塑膠袋摘起來,也只能無奈地隨他去。
「不要問別人對或錯,要問自己的心,知道自己做的是對是錯就行了。」愈了解人性,牛樟愈能以平常心看待人與人的認知差距,也更醒察到自我反省的必要。
經由接近自然、團體互動以及讀書三個捷徑,牛樟得到了自省的智慧。從前,明知有錯,也死不承認;現在,他會虛心接納別人的指正,改掉不好的習氣,並慎防在解說時說錯而誤導他人。
從前,碰見學歷或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便覺得心虛、自卑, 甚至舌頭打結無法順利解說;現在,他領會萬物平等,站在任何人的面前皆能暢所欲言。
從前,他笑看生死有命,並不注重健康,現在,他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活得久一點,做更多保護生態的事。 牛樟從事室內裝潢。從前,他看見木頭就等於看見收入;現在,他會想到保留那顆樹,比砍下來賣錢有意義。因為他知道一顆樹的存在,對地球、對後代子孫有多重要。 牛樟的心靈寬了、高了、遠了,一切的思考均以愛護環境為出發點。但他倚賴木頭營生,這樣的思考,不可避免地讓他產生了罪惡感。
為此,他在工作上選擇生長速度快、對大地傷害較輕的樹種,並逐漸減少木頭的比例,儘量使用夾板。但業主的需求必須顧慮,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仍在他的心頭烙上掙扎。
至於擔任自然解說員而失去一些承包工程的機會,少賺了很多錢,牛樟倒不以為意。碰到業主不合理殺價,甚至只給部份費用,牛樟亦無所謂 ─ 「給也好,不給也好,多做的就算當義工。」牛樟全擺脫了輜銖必較的價值觀。
現在,牛樟最關心的是,如何將自然保育的火苗傳給下一代,如何結合更多有志之士改善現狀,令台灣令世界的空氣和水質回歸清淨。
「人一生從大自然獲得太多,至少該回饋一點給大自然,就算力量微薄也要貢獻出來。」抱著這樣的信念,縱然遭遇挫折,牛樟亦不退縮,反而將挫折化為改進的決心。
「假如沒有空走出野外,也可以做最簡單、最貼近生活的自然觀察,比如觀察家裡或住家附近小空地、小公園的植物生長,記錄下一年四季植物開花結果生生死死的過程,慢慢就會了解植物的繁衍要耗費多少心血,就能從中體悟生命的可貴。」牛樟苦口婆心,只為了在人間點燃希望。
他期待,一盞一盞的希望能凝聚成驅散黑暗的火炬,照亮大地的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