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內容
第 1 期 2001/3/12 -- 2001/3/18 財經專欄
 
兩極對話 台灣高失業時代來臨?
李誠  知識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
 



近年來台灣失業率的節節上升,主要是來自勞力密集產業,以及使用低教育程度、低技術員工的企業關閉與出走。營建業的嚴重不景氣,也是原因之一。

由於台灣經濟環境的急劇惡化,政府政策的搖擺不定,不但引起另一波傳統產業轉進中國大陸,連高科技產業、服務業、金融業、大學都在趕著往中國大陸投資、設廠、設校。在此種環境下,未來數個月的失業率,不但會繼續攀升,並且有急速上升的可能。特別是今年冗長的農曆年假,企業主有機會去評估他們在台灣繼續經營的可能性,並有足夠的時間作好關廠的準備。


政策不當失業升高

到底我們的政策出了什麼問題造成今日失業率的節節上升?舉其犖犖大者有五:
一是不當的產業政策:近年來政府大力地扶植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但對於使用人力比較密集的傳統產業的技術提升、產業升級都沒有投下多大的努力。

二是基本建設的緩慢:各種基礎建設囿於政治意識形態無法進展,而軟體設備如教育改革、健保制度、居住環境的改善等基礎建設更是裹足不前,致投資環境無法改善。

三是政治亂象:國人對新政府有很高的期望,但新政府上台八個月以來,政策反覆,人民失去信心,企業投資大幅減少。


勞工法令窒息市場

四是不當的勞動政策:自1984年〈勞基法〉實施以後,對台灣勞動市場功能的發揮有相當程度的阻礙。或是標準過高,或是窒礙難行,〈勞基法〉嚴重地影響了勞動市場的運作。執行十年不合理的部份沒有修改,反而強行將製造業為藍本的〈勞基法〉適用到服務業、金融業,因而造成這些部門在近二年來失業人數的遞增。

兩週84小時工時如此重大的法案,直到2000年的12月尚在立法院爭論,但是卻要企業在2001年1月1日執行。此種粗糙、毫無秩序的政策,當然會使企業出走,換個環境。


失業政策無助就業

五是不當的失業政策:政府為了要因應節節上升的失業率,近日大幅度放寬了勞工保險失業給付的適用範圍與給付金額。在今日全球化、國際化、高度競爭的時代,其他國家已開始大幅度的修改他們的失業保險法,我們還在追求舊觀念,推行過時的失業保險。

近日政府推出的「就業工程」,對員工長期就業毫無幫助。因為這種主要是政府部門的「公共勞務」,在六個月或一年計劃結束後,這些員工又回到失業狀態。換言之,公共服務型的就業工程,是不能創造長期的就業機會或提供員工具實用價值的技術的訓練機會。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其實,是有可以抑制失業率繼續上升政策的。例如:
1.提供職業教育券:2. 修改現行工會法與團體契約法,授權雇主在執行〈勞基法〉遇到窒礙難行的條文時,得由勞資雙方協商,所得到的協議經勞委會審查後,可暫代現行法令,經核准後,可延長二次,勞委會應搜集這些勞資協議作為修法的參考。3.成立勞、資、政三方協商制度,提供勞工參與政府重大決策制訂的機會,減少社會對抗與勞資爭議事件的發生。4.改造現有政府就業輔導機構,使政府就業輔導機構之功能,由提供求職求才之資訊,到職場生涯規劃之諮詢,協助失業或受失業威脅者,規劃下一個工作所需技術及技術取得之管道。而求職求才資訊,則可扶助民間企業如104人力銀行業繼續發展。5.發展彈性勞動市場,使失業人士或準備轉業人士,到各種臨時性工作,嘗試他們未來的工作的技術並累積經驗。雇主亦由這些管道取得廉價又具彈性的員工。


良政難施苦果難吞

這些都只屬勞動市場部份的政策,其他產業政策、總體經濟政策亦需配合,以便創造就業的機會。但是目前政治大環境的改變非常不樂觀,這是為什麼我們認為臺灣未來失業率的上升是無可避免的,而勞動人口則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以避免失業的緣由。

Copyright © EpochTim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